第十九章 江南震动

    第十九章 江南震动 (第2/3页)

了,五体投地的那种。

    皇帝是真的什么都懂啊,毫无疑问的圣天子!

    他万分恭敬的重重叩首“臣,遵旨。”

    别看之前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大都是属于具体的执行步骤。

    这些执行步骤无论有多难,终究是能推行下去。

    真正的核心关键点,在于确定全国统一零售价。

    只要还有的赚,那私盐怎么都无法禁绝。

    可如果官盐的质量上去了,而且还规定下一个百姓们能够接受的价格,这才是把私盐赶尽杀绝的大杀器。

    有便宜干净安全的官盐可以买,谁还会去购买私盐?

    没有了消费市场,私盐自然是要消亡。

    “解决盐务最多是多弄些银两。想要解决大明根本性的矛盾,还是在于土地兼并。解决完盐务的事,就该找那些大地主们谈心了。”

    李云泽这边,已经降低了对盐务的重视程度。

    可在盐务上有着巨大利益的那群人,可不是这么想的。

    废除盐引制,盐务全部转入官营的圣旨传出,立马就激起了惊涛骇浪。

    每年两千万两银子的收入,朝廷拿零头,而拿大头的那些现在急眼了。

    来自各地的奏章,宛如雪花一般的飞向扬州城。

    不是痛陈官盐专营的弊端,就是吹捧盐引的好处。

    还有大肆弹劾黑锅之王温体仁的,弹劾的奏章上简直就是把他说成了远超秦桧杨国忠的奸臣奸相。

    老实说,人家温体仁虽然是个奸臣,可也没到秦桧杨国忠的份上,这简直就是气急败坏了嘛。

    直接攻击李云泽的也有,说他违背祖宗之法,日后无颜面见列祖列宗云云。

    别的奏章,李云泽都给‘留中’‘淹了’。

    而骂他的奏章,则是东厂番子们带着圣旨回去,好好教育他们什么叫做君王权威不得冒犯!

    盐商们花费了大笔的银子,甚至就连内阁首辅的孙承宗都挨不过情面,写了一份劝诫的奏章。

    谁都有亲朋好友,谁都有情面要讲,哪怕是孙承宗也不例外。

    对于孙承宗的奏章,李云泽直接给他回了一封信。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伱好生在辽东督促边防,别多管闲事。’

    官面上的动作之外,盐商们撒出大笔银子,开始在民间鼓动舆论风潮。

    那些名仕士子们,开始到处游说演说,痛斥官盐专营是坏到流脓的坏事,还真让他们鼓动起了不少民众闹事。

    舆论风潮对李云泽没用,现代世界的网络上,什么样的叫骂都有,他早就听皮了。

    不过事还是要做,煽动大明百姓们闹事,那是要负责任的。

    李云泽的回应非常简单,首先是直接公布了官盐全国统一零售价。

    每斤官盐的价格,被定死在了十文钱上。

    这个价格,甚至比私盐还要便宜许多。

    虽说这会导致收入锐减三分之二以上,可在稳定民心上犹如定海神针。

    价格一出,绝大部分的百姓当即回家。剩下的那些名仕士子们,则是直面锦衣卫与东厂番子。

    身上有功名的,直接扒了青衫,褫夺功名。

    之后再投入打牢之中,严加审讯。

    常年受到优待的名仕士子们,哪里受过这种委屈?

    当即就有江南士林之中名气极大的张溥出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