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赴长安

    第六百一十七章 赴长安 (第2/3页)

好的作用。

    历史上不少匈奴人投靠大汉,而这些人及其后代,有许多人都在卫青与霍去病的麾下打仗。

    霍去病动不动就长驱直入几千里上万里的,卫青一路跑到漠北去跟匈奴王庭决战,从来都没有迷路过,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麾下有原本的当地土著作为向导。

    否则的话,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行军千里万里,还能准确找到敌人王庭的所在?

    除非天命所归!

    李云泽在给刘启的奏疏上明确表态,不应当给他们封侯。

    用的理由,则是与历史上周亚夫的理由一样‘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

    刘启没听周亚夫的,周亚夫生气辞职,然后刘启同意了。

    可这次李云泽这么说,结果却是大为不同。

    原因很简单,李云泽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在提升了军心士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让大汉勋贵们开始轻视匈奴,觉得匈奴人也不过如此嘛。

    甚至有许多人都上奏疏给天子,表示应当重建车兵,以厢车为对付匈奴的主力。

    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足够的厢车,匈奴不足为惧。

    这个趋势一起来,那千金买马骨的效果自然也随之减弱。

    而且中山王是刘启选定的继承人,又在塞外打出了国威,他的意见有着很重的影响力。

    轻松击退了追击的匈奴骑兵,护卫着这些匈奴叛徒进入长城,李云泽这次的工作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如何接待安置这些部落,自然是有朝廷与少府的人去安排,用不着李云泽去操心。

    他现在的事儿,是要尽快入长安城。

    “大王,某已经等不及了。”

    笑容满面的主父偃,在李云泽面前一向有些大大咧咧。

    一方面是因为他要做孤臣,想要在李云泽面前展现自己直率的一面。

    还有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察觉到自己的这等做派,李云泽好似很满意。那没的说,以后就是这种性子了。

    这边公孙弘调侃道“大王去长安城是做太子的,你急着去做什么?莫不是等着做郎中令?”

    郎中令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天子的贴身警卫以及秘书,只不过因为周仁的关系,反倒是被世人视为拎包小弟外加马夫更夫帮闲.

    主父偃仿佛没有听出来公孙弘话语里的暗讽,大笑着指向向来沉默的周球“郎中令在这儿呢。”

    众人闻言,顿时哄笑。

    周球也是跟着笑,仿佛丝毫不在意大家伙拿自己的父亲开玩笑,只不过心底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云泽轻叹口气。

    自己还没成太子呢,手底下的这些人就已经开始暗中较劲,争权夺利。在自己面前尽可能的表现,有机会就要暗贬暗讽对手这可真是,唉。

    “大王。”面色沉稳的郅都开口说话“是否先回转中山国?”

    他们现在还是位于定襄郡之中,想要去长安的话有两条路。

    一个是南下入太原郡,从太原郡沿着三晋盆地南下,过上党入河东,最后从风陵渡渡过大河入京兆。

    还有一条路,则是南下太原郡,出苦陉入中山国,再从中山国南下邯郸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