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分封之论

    第四百八十六章:分封之论 (第2/3页)

榻之上,目光看了一眼殿中全身着纯黑朝服的公卿臣僚向他跪拜叩首,颇感满意。

    他喜欢黑。

    大家都穿黑衣服,看起来可真是赏心悦目。

    不过当他的目光从群臣的黑衣上掠过,扫视众臣的脸庞时,心中却有些不太满意。

    帝国新建,皇帝登位,自是当革旧迎新。

    帝位名号,服饰车舆等等全都有所增益改变,反而是殿中群臣尚没有变动。

    “待到事情定下,也该换一些人出去,再让一些人任职,发挥他的才能了。”

    秦始皇目光落到殿中最为年轻的那张脸上,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不过此时尚未到时候,秦始皇面色平静,正式开始帝国建立后的第一场大朝会。

    他先问了去岁扩收的那批学室子弟的情况,又转而询问齐地的迁徙之事。

    此事归邦尉府管,王贲立刻开口,将屠睢迁徙田氏宗族的情况奏禀皇帝。

    秦始皇听完,微微颔首:“屠将军做的不错,齐地僻远,此番迁徙田氏宗族之事,当以稳妥为上。待到他将田氏之人和魏、韩宗室迁入关中后,再慢慢动燕、楚之宗族,如此数年之内,便可将六国宗室尽迁于关中之地,可让六国再无复辟的机会。”

    秦始皇此时觉得,赵佗提出的这迁徙之策确实妙哉。

    迁徙六国宗族,不仅能消除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增强秦帝国对诸侯故地的统治能力。同时这批贵族大多颇有资产财富,将他们迁入关中,还能大大增强人口,同时让大量财富涌入关中之地,这还真是一举两得之事。

    就在他感觉心情舒畅之时。

    殿中诸臣中,王绾见到事情此时正讲到齐地之事,特别是皇帝提到一句“齐地僻远”,不由眼前一亮,这可真是个好开头。

    他立刻站起来,高声道:“臣王绾昧死启奏陛下。臣认为迁徙六国宗族虽能防止诸侯复辟之危险,然不仅耗时日久,所耗军力财力甚重、且纵使迁走六国宗族后,因楚越、燕辽、齐鲁等地偏僻遥远,我秦国新吏尚缺,怕是也难以统御。”

    “纵使后面法吏增多,能分遣诸侯故地,然天下九州,风俗各异,民众常习六国之法,今统御时日尚浅,恐怕难用同一法度而治理天下,此殊为不美。臣今有一策,可不耗费朝廷一兵一粮,便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再无动荡之危。”

    王绾声音高昂,此话一出,顿时响遍整个秦宫大殿。

    群臣神态各异。

    右丞相隗状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也不看人。

    站在殿尾的诸位儒家博士则是神色兴奋,一个个跃跃欲试。

    早被王绾说通的辛胜、杨原、羌瘣等高级武将,眼中闪光,颇有兴奋之意。

    就连赵佗也听到站在他身侧的蒙武、王贲等人呼吸变得粗重了不少。

    分封一启,对于他们这些武将好处最大,面对这种关键时刻,谁又能心如止水呢?

    赵佗只见到殿中群臣中,唯有廷尉李斯面露冷笑。

    “王绾到处邀人掺和,李斯果然早已收到消息,等会儿他定然要开口反对。我当抢在他前面开口才是,否则要是李斯一个人就把这分封怼下去了,那我之前去过王绾府邸之事,可就真的难以洗清了。”

    赵佗心中暗想,同时目光望向帝榻上的皇帝。

    只见秦始皇的面容格外平静,他似乎什么都知道,又像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用一种淡漠的话语说道:“哦?左丞相所言何策,可使我大秦四方安定啊?”

    见皇帝并未生气,反而耐心询问。

    王绾心中一喜,将早已在肚子里打了很久的腹稿立刻禀上。

    “臣所言之策,乃是效仿昔日三代之政,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