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唱了个三簧

    第84章 唱了个三簧 (第2/3页)

人低声说:“不如去投了辽西的杜立子,他就敢跟日本人对着干!”

    “哎,家都没了,你们光棍能上山头混日子,俺们全家人咋整?俺还是带着家里人逃了吧!有亲戚来信,说是有个叫鹿岗岭村的地方挺好的,去了给分配工具盖房子,还有地种!”

    “那也挺好!”

    ……

    鹿岗岭村现在不叫村了,叫镇!

    没什么官方的行政划分,是赵传薪自己做主改的。

    人多了,叫村不合适了。

    而且,直接叫鹿岗镇,字少容易记。

    以后,这里更是会叫鹿岗城!

    一块巨大的松花石立于镇子中央,赵传薪亲自雕刻的鹿岗镇三个大字。

    至于清庭认不认可?

    呵呵,那些傻逼玩意儿听闻东北地区人民自发组织反抗日俄,下达了旨意:严令当地官府对民众加以严防,切实弹压!

    人家在你地头上作威作福干仗,你回过头弹压自己的老百姓。

    这道旨意也到了城里,赵传薪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然后他立刻就把鹿岗岭村改成了鹿岗镇。

    知县?

    他来弹压个试试?

    没那个胆子知道吧!

    治安所建好了,赵传薪大张旗鼓的把这里设为办公地。

    以后,保险队都在这里上班。

    所有治安和纠纷问题都可以来这里解决,荷枪实弹的保险队随时出动。

    赵传薪还“请”来了几个有经验的衙役,衙役摇身一变成了治安所的民警。

    民警负责民事纠纷,保险队相当于武警,他们出动一般会有暴力事件发生。

    在治安所一共有三个办公区,民警和保险队各一个,还有一个则是让刘宝贵招揽的读书人,负责档案记录归类以及会计事物。

    当然赵传薪是不收税的。

    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收税的。

    但是鹿岗镇的镇民也不需要向官府上缴土地税。

    虽然不收税,但是赵传薪收保险费。

    保险费只向现在和以后的鹿岗镇的商业性质场所收取,收到的钱则用来维持治安所的运行。

    现在鹿岗镇的商业在外人看来就是笑话,仅仅有刘宝贵的“百货商店”,张大全的理发店,二肥子的粮店,双喜的茶楼,朱建业的建筑队,周洪坤的红砖窑……

    都还没挣钱呢,谈何收取保险费?

    目前治安所众人的薪资,是赵传薪自掏腰包解决的。

    坐在治安所的办公椅上,赵传薪点上了一根雪茄吞云吐雾:“一个个愁眉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