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孝子贤孙

    第十九章 孝子贤孙 (第2/3页)

,有时间就在爷爷面前上演孝子贤孙。

    爷爷退休后,最终排行老三的父亲“荫职”,全凭本分和孝顺。

    仁智殿中的对决。

    总的来说,朱允熥占优势。

    熬夜肯定比绝食轻松,白天在朱元璋面前,还能显出疲惫感。

    绝食有啥用?上次用过的老套路,搞不好演砸了。

    再说那几麻袋的菜,你朱允炆吃完了吗?

    朱允熥在朱允炆的专业领域,与之不相上下,优势自然大。

    不久后,太子朱标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二人又开始整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赛着哭,孝感于天,使得一众文官为之动容。

    以前大家只知皇孙二殿下朱允炆是个大孝子,没想到三殿下的孝心竟也如此真诚。

    这让黄子澄和吕氏郁闷不已。

    没过几天,又到了马皇后十周年忌日。

    朱允熥和朱允炆又开始哭马皇后。

    二人全程都在飙演技。

    朱允熥自己都觉得尴尬,可外人看着感动,竟有人默默留下眼泪。

    百善孝为先,诸多封建王朝甚至把孝当成立国之本,自然不会有人跳出来质疑作秀。

    朱允熥的努力没有白费,起码在朱元璋眼里,他成了真正的孝子贤孙!

    在大本堂学习,朱允熥认真聆听先生们的教导,企图弥补在文化上的短板。

    里面主要学习《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

    朱允熥不求精通,但求了解。

    因为课余,朱元璋会随时抽查和训诫。

    若表现不佳,难免会被打上“不读书”的标签。

    争夺储君不是过家家,不会因为一时表现的好,就让朱元璋认定你。

    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担负亿万臣民的责任,岂能随随便便就立下的?

    尤其是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尤为重要。

    纵观史书,几个强盛王朝的第二代,皆是能力过人。

    下午申时,又是喜闻乐见的侍驾环节。

    可是,今天却发生了一件极为压抑的事。

    云南六百里加急,西平候沐英薨逝。

    武英殿,烛火跳动。

    前一刻还在于子孙说笑的朱元璋,立时呆住了,目光渐渐暗淡。

    他神情惨然,一瞬间仿佛又老了几岁。

    西平侯沐英,大明开国功臣,更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养子。

    那一年,沐英只有八岁,颠沛流离到处乞讨。

    在濠州城,他遇到了二十四岁的朱元璋。

    朱元璋与马秀英刚成亲不久,膝下无子,便收下沐英当义子。

    沐英改姓朱,朱元璋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