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同样的套路,不一样的“饼”

    第58章 同样的套路,不一样的“饼” (第2/3页)

我们种子站,有问题了,我也不认。”

    宋兰月检查完之后,又仔细地用绳子,扎好麻袋。

    “老支书,再买点甜菜种子。”

    老支书听到这话,看向孙科长,“孙科长,还有甜菜种子吗?”

    孙科长指了指那边,“还有只有两麻袋,你们要,都给你们。”

    宋兰月连连点头,“老支书,咱们都要了。”

    老支书见宋兰月这么说,当即给钱。

    每次老支书怀疑宋兰月的话之时,就想想砖窑厂,再想想养猪场。

    尤其是那些白猪,养了三个多月,有长得快的,居然长到了两百斤。

    那些猪,那些红砖,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刚要走,宋兰月就看到种子站的工作人员垂头丧气进来,“孙科长,这些塑料膜,下面的人不用,说太贵了。”

    孙科长也知道推广上面的新技术,不容易,也不勉强,“那就算了,放在仓库里吧,我再想想办法。”

    东西太多装不下,老支书去租牛车。

    宋兰月凑过来,看到那些塑料膜,见猎心喜,真想现在就把这些塑料膜都买走。

    “孙科长,你们推广塑料大棚啊?”

    孙科长一愣,点头,“是啊,宋兰月同志,你们村想要买吗?”

    宋兰月挠头,露出腼腆的笑容,“我们老村长的确喜欢尝试新东西,但听说塑料膜贵,我们村那么偏远,未必买得起。”

    孙科长笑了笑,“哎,这东西,的确金贵。不过,如果你们想要,可以便宜点。”

    宋兰月问:“有多便宜?”

    “这一卷,一百米,宽二十米,给五十块钱就行,另外我们还附赠平菇大棚种植技术。”

    见到有人愿意做一个“吃螃蟹”的人,孙科长耐心解释。

    这技术好啊!

    一亩大棚,估计能产出一万多斤的平菇。

    这年代,平菇还是稀罕的东西,就算一毛钱一斤,就能卖一千多块钱。

    不过,最近村里经济真的很紧张,宋兰月也不好意思开口让老支书再买塑料膜盖大棚。

    “孙科长,其实我们想尝试大棚平菇技术,只是没做过,心里害怕。”

    “另外,我们不懂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