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收复伊犁河谷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644章收复伊犁河谷 (第1/3页)

    欲平新江之乱,必先取乌鲁木齐,再取喀什噶尔,缓进急战,方可成大事。

    这是钦差大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时说的话,其麾下大军也正是这么做的,在历时两年的平乱之战中锤炼了战斗力,越打越强悍。

    现如今的2.6万湘军是整个神州装备火枪最充足的部队,普遍装备了以米尼步枪为主的西式火器,装备较为先进。

    米尼步枪是前膛装填方式,射速慢,排枪火力密度低,相对于世界先进步枪已经落后了,但是在神州以及沙俄军队面前,依然是较为先进的武器。

    米尼步枪射程远,精度高,铅制子弹毒性大都是优点,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都能批量制造米尼步枪,能够保证军队所需。

    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腐朽透了,完全不能够与西方军队相抗衡。

    但左宗棠的湘军是典型的民团,由其一手训练和打造出来,在数10年剿灭太平天国和陕甘回乱的战争中,在收复新江的战争中,已经证明了强悍的实力。

    左宗棠之所以敢于对伊犁河谷的俄人开战,就在于这支久经锤炼的大军,战斗力并不逊色于任何西方军队。

    进江之初

    朝廷准备了约8万余人的军队,钦差大臣左宗棠在精挑细选后,只率领不足3万人入江。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左宗棠的湘军,张曜所部嵩武军、徐占彪的蜀军,这些才是出征的主力。

    这一部分原因是兵在精而不再多,另一部分原因是军费欠缺,无力承担更多的军队入江作战,不得已而为之。

    1876年1月,当时开战在即,各省仍旧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只靠各省关协饷远不能满足西征所需。

    左宗棠遂上书朝廷,援引沈葆桢为台岛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

    不料遭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极力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

    但筹措军饷仍为不足。左宗棠后又先后两次为西征军筹借洋款,总计向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

    再加上胡光墉独家代理陕甘及两广地区进口煤油生意,这些年来所获的巨利,左宗棠毫不犹豫的拿出来450万两补贴军费。

    拿自己的钱贴补军饷空额,这一举动世所罕见,这才是左宗棠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经过一番艰难运作后,进江大军才能够武器枪弹充足,后勤无忧,顺利的消灭了南江和北江的阿古柏叛乱势力。

    现如今

    左宗棠大军掌控了喀什噶尔和乌鲁木齐,万事俱备,在与刘锦棠议定之后立刻出兵,兵分两路不顾严寒,向伊犁河谷进军。

    1877年10月29日,南路由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率领,共计7800余人,含2000马队,从南江喀什噶尔出发,目标直指伊犁河谷。

    北路由左宗棠亲率本部大军9500余人,含3300蒙古马队,从乌鲁木齐出发西进,目标直指伊犁河谷。

    经过20余天长途跋涉,两支平乱大军先后杀入沙俄扶持建立的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内,引来俄人的震惊。

    西征大军向来有“不留生俘”的传统,此次针对的是跟随沙俄叛乱的民众,手下更不留情,一路上杀的人头滚滚,血染西域。

    仅仅9天,一南一北两路大军势如雷霆霹雳一般,先后收复了7座城镇,杀敌难以计数,两军合兵一处直指伊犁城。

    伊犁城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是个人口约7.2万余人的古老城市,也是总面积达26.8万平方公里伊犁河谷地区最大的城市,“哲德沙尔汗国”和沙俄入侵军队的老巢。

    伊犁地区加上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在原来历史上,被俄割占),共计70余万平方公里,就是沙俄想侵占的地盘。

    1877年12月2日

    城外十余公里

    在寒冷冬日一望无际的枯黄大草原上,俄军与清军分别列阵两方,准备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决出最后的胜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