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几件大事儿

    第689章几件大事儿 (第2/3页)

平没有发展到较高水准,形成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枣核型社会结构前,贸然的将这一副重担放在肩上,那可就再也脱不了手了。

    尝过甜透的社会民众,不会愿意再回到从前,,那就意味着帝国政府将始终背起这个沉重包袱,带着镣铐起舞。

    而这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是极为危险的举动。

    横向比较

    以同时期率先踏入工业化的英国为例;

    英国的贫富差距从未像 1795年-1837年摄政年代(注;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继位之前)那样明显,那时的英国,最富有的人尽情享受强大工业的成果,而工人阶级则过着肮脏、残酷和短暂的生活。

    在19世纪30年代,伦敦的中产阶级平均可望活到44岁,但工人阶级平均寿命只有22岁。

    在曼彻斯特,53%的婴儿活不过五岁,在利物浦,57%的婴儿活不过5岁,这个比例与美国南方黑奴的婴儿夭折率大致相等。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利物浦、普雷斯顿和曼彻斯特等城镇的工人阶级如果能活到19岁就算很幸运了,英国资本家不但残酷剥削殖民地人民,对压榨国内同胞也丝毫不手软,工作环境恶劣至极。

    摄政时期,英国全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多岁,这在欧洲竟然属于较高的水准。

    在阿什顿安德莱恩没有下水道的街道上,底层工匠们即便活过了幼年时的5岁,预期寿命也只有13岁,这不到较富裕的同胞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19世纪初的英国贫富差距会这样大?

    工业革命显然导致了穷人生活条件的恶化,同时,又使富人们空前富裕起来。

    正如美国驻英国大使约翰·昆西·亚当斯1816年在伦敦的日记中所说:

    “在这个国家,富裕和匮乏的极端情况比我所见过的任何其他国家都要显著“。

    英国富人的极端奢华暂且不提,底层人民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足以令人震惊。

    1830年在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区,政府工务局一位调查员参观了一座贫民窟的排屋,发现院子里;

    “充满了从厕所溢出来的粪便,深达近6英寸,人们在院子放置了砖块,以使住户可以不湿鞋子从院子穿过“。

    调查员们报告并非只有孤例,而是在平民区普遍存在。

    英国北部城镇普遍存在类似情况,在利物浦的部分地区,每英亩高达1,000多人的密度,能够让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发狂。

    贫民居住在狭小的房子里,粪坑里的液体和散落在地面上的恶臭垃圾通过地窖墙壁渗入,而许多人被迫睡在地下室中。

    公共住房的公共粪坑没有门,这是因为房东声称如果安装木门,会被住户来拿当柴烧。

    若能够参加军队或者前往殖民地冒险,被视为改变命运的极少途径之一。

    占人口70%以上的英国工薪阶层则没有这种选择。那些幸运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可望活到36岁,而在城市中的穷人,平均生命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左右。

    英国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煤炭,而英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开采国。

    大量的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在矿井中做工,1823年,在地下630英尺的坎伯兰煤矿井中,作家理查德·艾顿举起灯笼;

    理查德·艾顿看到在漆黑的隧道中,一排排由年轻女孩驾驶的马车,他形容下面所有的人都是;

    “……异常的悲惨,过度的劳作和有害的气体使他们的面容带有疾病和腐烂的迹象。

    这些孩子大多半裸着身体,全身被泥土染黑,他们是如此悲惨地被毁容和被虐待,看起来就像一个从人类中堕落出来的种族,注定要在这些黑暗的阴影中消磨他们的生命,仿佛炼狱中一样“。

    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平均寿命才提高到51.2岁,在欧洲位居前列,仅次于几个北欧国家。

    这时的英国蒸汽工业革命已经发展了一个半世纪,以化工和电气化为代表的第2次工业革命浪潮正汹涌袭来……

    北美卡罗莱纳共和国和巴西在种植园中,由于承受繁重的劳动和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普通黑人雇工很难活过30岁,这就是当今现实的情况。

    对于内阁重臣们提议的新政策,皇帝李察皆未作过多置评,一概予以御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