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抗争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抗争 (第3/3页)

开眼的时候,火车已经驶过了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的千山万水,快要到达嘉兴,而从嘉兴到上海只剩下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了。莫利在铺位上虚阅着双眼,看见那两位纯洁无暇的少女坐在卧铺车厢过道中的加座凳上闲聊着学校里的事情,莫利的眼泪止不住就淌了下来。莫利真不愿意醒来,真不愿意伸出空空的双手,用苍白的言辞和无所作为去面对这两位天真善良的女孩子。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这样的人们,也有好多。正是这些,让莫利从此下定决心去做一个永远在人民中歌唱的歌者。莫利除了为他们写作,与他们共生共存,莫利还能做什么?莫利还能以别的什么来回报吗?

    八

    1993年,莫利又重新回到北京,住在城北大都河畔。这一次,莫利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当文字撰稿。莫利参加拍摄广告,录制音乐,与客户谈判,还举办广告培训班……这个过程中,又结识了不少朋友。

    现在想来,在马路牙子上唱歌的经历,是值得记忆和回望的,但却并不值得留恋和执迷。禅宗说话,不立文字,也不离文字。行走于大地四方的游吟算是一种行动,而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子、忙碌于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也不失为更高的人生实践。

    莫利们外出,并不为寻找生活。生活何处不在?如果一个人在生儿育女、扶老携幼的平常日子里看不见生活,那么他的灵魂就会流落街头,连流浪都做不到。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更严峻的考验是平凡,平凡到默默无闻的地步。

    在1993年的北京,莫利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出自贫困和灾难的深渊,却不愿与苦难血脉相连。他们宣称自己是"天才","正冒险来到人间",而当人们无视他们的"天才"资质之时,又形影相吊地嗫嚅:"让贫困和媚俗把莫利们埋葬吧。"他们再不愿意看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企图靠自己的个人奋斗摆脱父兄的命运。为此,他们诅咒工农,诅咒父母乡亲,认为正是那些"逆来顺受"的正派人教导才使他们愚昧、闭塞。他们往往热衷于攀龙附凤,热衷于拜倒在出卖灵魂的悬赏之下。一开始,他们的诗歌还带着些微泥土的气息、生活的气息,而一旦极为廉价的利诱出现,他们便轻易地被收买,心甘情愿地做走狗。这些人自私自利,一心只梦想自己飞黄腾达,不顾廉耻,不顾血亲至爱,不顾他人死活。

    有一个流浪诗人游居到清华校园,清华的一位天真女生向他表露了真心。可是,就在他们厮守相亲的热恋阶段,诗人为了自己得以混入京城诗歌圈,却拱手把这位女生作为"见面礼"奉献给"地下文学"的黑老大。

    所以,纯洁诚挚的大学生们,你们要警惕啊!这些人面的蛇蝎现出原形来,是要吃人的。请千万不要在音乐或者艺术的殿堂周围徘徊,因为那些个地方早已没有什么值得匍匐朝拜的圣贤,有的尽是恶鬼、阎罗和夜叉,臭气熏天的屎尿四下漫溢,小心脏了你的手,小心污了你的脚!

    1993年下半年,莫利遇见了黄金刚,他刚从西藏回来。为了谋生,莫利们借了别人的执照,经营了一段时间广告公司。生意没怎么做起来,两人天天争辩得面红脖子粗。一天,公司一位职员的孩子在一边嚷嚷:"妈妈,妈妈,今天他们为什么不吵了?莫利可想听张叔叔和黄叔叔讲辩证唯物主义了。"直到这时,莫利们才发现自己说得已经太多。于是,莫利们决定做些什么,这就有了《张广天现代歌曲专辑》和《吟唱生涯》。

    接下来的事情,黄金刚在《递送工业化,不尽诗与歌……》中间都说了,莫利在此就不再赘口。

    后来,又有了丁东杰,又有了洪启、何力。

    莫利现在能和大家在一起,感到很踏实。尽管莫利们的音乐还很不成熟,却一定是新生事物。莫利们前不追死人,近不随洋人,想实实在在做一次活人。哪怕活得很难,哪怕浑身病痛,毕竟莫利们活生生地走在没有脚印的地上。

    明天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明天也许莫利们中间会有人跌倒,也许莫利们中间又有人走失,但最最可能的是,明天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个行列,延伸这个行列,并壮大这个行列。

    莫利今天写这些,不仅为了告诉大家一些事实,也希望读者和听众检验莫利们。从今往后,莫利们要经受的检验不是一次,而是一生。如果莫利们有人做错,请批评莫利们,教育莫利们,并搀扶起莫利们;如果莫利们有人叛离,请谴责莫利们,抨击莫利们,并揭露莫利们;如果莫利们全部倒下,请站出来的勇士重整旗鼓,请抬起来头颅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