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泰晤士日报的专访
第一百五十八章:泰晤士日报的专访 (第3/3页)
更让人难以相信。
物理常用的交流论坛和网站上,物理学家和物理学生的议论不断:
【不可思议,质子的半径之谜被解决了?】
【看的的新闻发布会,好像是的。】
【因为金属容器对高能电子束的散射干扰吗?过去的物理界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学校刚准备重启质子半径的观察实验,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暂停了。】
【听说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好像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真的假的,十八岁,这也太年轻了吧?】
【没错,他的确才十八岁,现在在普林斯顿读博,导师是爱德华·威腾。更厉害的是,今年上半年他才在数学界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猜想,下半年又在物理领域解决了一个新的的难题。】
【不可思议,一年的时间分别在数学和物理领域都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你现在告诉我他还是个学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这是我们仰望都看不到背影的超级学霸。】
【下一个爱因斯坦?亦或者下一个牛顿?】
.......
网上的热议徐川并不知道,此刻他已经回到了酒店中,正在赶写自己的论文。
虽然已经完成了对报告会的审核,但还需要他将论文和材料编写好提交上去。
毕竟是借助的设备完成的实验,有权收录和使用这些东西。
当然,这也并不影响徐川将其再投稿出去,投稿给其他物理期刊。
因为期刊的公布和收录和这样的组织是不一样的,前者能被人浏览和引用,而后者,基本仅限于的内部人员查看。
不过有了的收录,有关质子半径之谜的论文再投稿出去,审核流程会洁简很多。
首先是已经被收录的论文会被第一时间接受,然后审核编辑会找的工作人员核对,只要核对无误,确认没有问题,那么论文就能正式登刊。
在流程和花费的时间上,要比普通的论文审核少很多。
不过这也能理解,毕竟是已经被审核过一遍的论文,就没必要再重复进行审核了。重复审核也太浪费时间了,的名声还是有保障的。
........
花费了一些时间,将原本就已经编写出来的东西做了一个初步的整理后,徐川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关于质子半径之谜的论文,投稿对象早就已经选好了,米国物理学会出版发行的《物理评论d》。
在此前,他已经投稿给对方一篇有关‘质子半径之谜’的计算方法论文,再投一篇论文过去也不是什么事情。
这种对整个物理界都相当重要的论文,没有哪个物理期刊会拒绝。
处理好资料后,徐川起身洗了把脸,然后下楼吃饭。
电梯间,他撞到了正好同样准备下楼的陈正平。
“下楼吃饭?一起?”陈正平笑着问道。
徐川点了点头,跟着陈正平一起来到了一楼的餐厅。
“准备什么时候回普林斯顿?”餐厅中,陈正平端着个金属餐盘一边挑选食物一边问道。
徐川想了想,道:“老师您那边的工作进展的怎么样了?还需要人手帮忙吗?”
这次来,是跟随的陈正平过来的,机票,住宿,吃饭什么的报销,也都是走的这位老师的路线。
现在自己的事情忙完了,他准备看看陈正平这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
毕竟以他的能力,还是能做点什么的。
闻言,陈正平停下了脚步,问道:“你这边的工作不是已经完成了吗?不准备的回普林斯顿继续学习?”
徐川:“我这边还在整理论文和资料,还要一段时间。”
“另外这次过来,名义上来说是参与的老师您的项目,报销什么的都是走的您这边,我总归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而且我对希格斯粒子很感兴趣,如果能参与进项目的话,我也能多一份经验,多学点东西。”
陈正平点了点头,道:“如果不影响你的话,随时欢迎你来我的项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