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火星作业。
第一千零九章 :火星作业。 (第1/3页)
将这座备用的生命维持单元展开后,江新林检查了一下已经完成了充气的居住舱。
原本折叠着收缩在一起的居住舱现在已经膨胀成了一个半圆柱形的‘帐篷’。
这种‘短期’居住的临时基地,并不能像月面前哨科研站基地,或者是空间站一样让宇航员或科研人员在里面不需要任何防护的活动。
它更像是地球上户外行动的帐篷,提供临时住所、防护作用、装备储存、阻挡风雨、保持温度等等功能。
毕竟是在火星上,距离太阳更遥远的距离与更稀疏的大气层难以保存辐射与温度。
相对比地球上来说,火星上的温差要更大。
在他们选定的降落点科林托陨石坑位置处于火星赤道的极乐平原上,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能达到接20℃,听起来似乎很不错。
但到了夜晚,这里的温度能骤降到零下八十摄氏度,比地球上最冷的南北两极还要冷上不少。
除了极大的昼夜温差外,火星上恶劣的环境也是影响宇航员在上面活动和考察的重要因素。
就比如在每年六七月份夏季的时候,火上几乎随处可见的火星风暴。
尽管火星的大气远比地球大气更加的稀薄,也没有月球这种大型卫星。
但受温差等因素的影响,火星大气的活跃性并不低。
很多时候火星上的大气都会进行全球性的剧烈运动,扬起大量尘埃,形成著名的火星风暴。
每一个火星年,都会在火星全球各地发生上百次区域性尘暴,这些沙尘暴会携带大量微小的尘埃与碎石,遮天蔽日的运动。
尽管在大部分的时候,这些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南北两极的二氧化碳冰冠边缘,以及亚热带高原地带诞生。
但偶尔的时候,这些区域性的沙尘暴会拓展成全球性的。
比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时候,火星上出现了一次全球性的超级大尘暴。
这个被命名为“1971年大尘暴”的火星风暴先是9月中旬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兴起一片黄云,然后在10月上旬扩展到整个火星。
当时除了南北两极的冰冠区域明亮区外,其余表面全都被沙尘暴覆盖,再先进的望远镜在当时也看不清的火星的地表。
对于宇航员和载人登火行动来说,一旦遇上这样的的超级尘暴,影响将是致命的。
站在殖民舱面前,将生命维持单元部署好后,江新林连接上了头顶的通讯卫星,继而将信号转移到了瀚海号航天飞机上。
“这里是登火小队,我是江新林。”
“我已经顺利抵达‘梦舟生命维持单元’,居住舱已经展开完成,目前工作一切顺利,并未发现什么问题或设备故障。”
尽可能言简意赅地做完了工作汇报,江新林将这段简讯记录到了宇航服内部的存储芯片中。
他们是先驱者,在火星上所有的行动,都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火星探测数据。
不一会,他的耳麦中便传来了瀚海号那边的声音。
“这里是瀚海号,我是桂海潮,已收到通讯,记录完成。”
停顿了一下,留守在航天飞机上的桂海潮继续说道:“瀚海号将在两小时后投放第一批物资,投放坐标已发送,请注意查收。”
“收到!”
在江新林处理展开梦舟生命维持单元的时候,另一边,荧惑二号登火舱,带队的刘杨正在登火舱的不远处采集岩石土壤等样本。
与此同时,另一名宇航员汤洪波正驾驶着另一辆火星车,携带着探测设备,沿着笔直的轨迹驶入了一片茫茫戈壁滩。
在火星车的后面,还拖拽着一口安装有轮子的箱子。
那是一台小型的移动式钻探设备,是星海研究院航天研究所设计出来的。
而他的目的地在距离荧惑二号登火舱约莫八公里距离的“地下冰层”。
根据上一次无人探测任务考察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