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帝出难题,京势渐显

    第二百七十二章 帝出难题,京势渐显 (第2/3页)



    随着一名鸿胪寺官员将题板亮出,所有考生顿时有种梦回县试的感觉,最初的县试并不会发放试卷题目,而是由一名县衙衙差举着题牌在考场中来回走动。

    当然,殿试的题板跟县试的题板不可同日而语,且殿试的题目通常都会更长,有的殿试题目可达三百多字。

    除了原版题目外,几名礼部官员抄了四个副板放置在四大区域中,这样考生便可以更准确地看到题目。

    其实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都不可能是马大哈,他们通常将题目看上一眼,便能够知晓殿试考的是什么东西。

    在众目睽睽之下,殿试的题目呈现:“朕临御以来,孳孳图治,夙夜不遑……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至淮、黄两河,民生运道所系,然河务大小臣工筑堤难堪大用,逢大汛必崩。若汝世居堤下,今夏堤崩塌,房舍和农田俱没,当以何为生?又望朝廷如何安置?……尔多士蕴怀康济久矣,莽夫详于篇,朕将亲览焉。”

    众考生看到试题前面的时候,只感觉这一道有关治河的题目是信手拈来,但在看完题目顿时整个人都傻了。

    谈论如何治河的大道理,亦或者是怎么样安置灾民,他们比谁都要厉害,甚至脑中有无数前人圣贤的治水良方。

    只是让他们设身处地为灾民考虑,将自己代入到灾民中,这是什么鬼啊?

    历来治河无非就是朝廷拨款,地方官员伸手拿一些,再拿一些去劳役百姓修堤。至于受灾后,朝廷开仓赈灾即可。

    偏偏地,现在的着力点是世代生活在堤下的百姓,让他们以堤下百姓为视角来看待这种总会反复出现的灾情。

    徐鸿在看完题目的时候,不由得艰难地咽了咽吐沫,却是想起会试第二场的那道有着会昌侯的题目。

    由于前面已经指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所以不能夸夸其谈,而是需要拿出具体的做法,但这里其实有一个两难的抉择。

    对一个破产者而言,若向朝廷索要过多便显得过于贪婪,但若不向朝廷索要便注定要饿死,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立场问题。

    一时间,整个考场的考生迟迟没有动笔,这一场没有淘汰率的殿试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李裕和李嗣看到殿试的题目后,不由得默默地交换一下眼色,当今圣上心里确实装着底层的百姓。

    河堤下游的百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但还是入了当今圣上的法眼。

    只是这无疑是一个难题,而今由皇帝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却是需要这帮新科贡士表明立场和献策。

    紫禁城,宫后苑。

    朱祐樘在主持完朝会后,来到钦安殿拜祭真武大帝,祈求紫禁城免受火灾。

    事情证明,这个举动还是有效果的。即便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从自己登基以来,紫禁城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灾。

    朱祐樘简单祭拜后,便走出钦安殿的大门。

    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虽然明廷的宫后苑不喜栽种花花草草,但两边高大的槐树都吐出了嫩绿的叶子,呈现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致。

    “臣见过陛下!”一个盛装的中年妇人迎面走过来,当即盈盈一礼道。

    “皇姑,近来可好?”朱祐樘看到来人,亦是微微一笑。

    这个时期的大明帝王生育能力其实都挺强。且不说自己有一小帮弟弟妹妹,英宗皇帝同样是枝繁叶茂,单是女儿便足足有八个之多。

    只是同为公主,由于各自母妃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自然亦有受宠和不受宠之分,其中最为突出便是眼前这位重庆公主朱淑元。

    朱淑元在英宗八女中排行第二,由于是明宪宗的同胞姐姐,加上颇得母妃周太皇太后所喜,故而地位超然。

    明朝的驸马府一般都是修在男方的家乡,但重庆公主的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