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慰岭南1

    招慰岭南1 (第2/3页)

谷之间盘旋蜿蜒。

    陆泽生早已构思解决较大船舰通行之策,备有腹案。

    这日视察之后回到临源,便与李药师彻夜研讨,绘成草图。

    次日将图示予所属,命人在水浅处砌筑“陡门”,用以抬高水位,以利船舰通行。

    由此开始终唐之世,南渠共设陡门十八处,使得通行更加便捷。

    后世继续增设,总计三十余处。

    此乃后话。

    且说⋯⋯

    岭南自古即是“百越”之域,这里族群虽众,然都使用“戉”,因此中原概称之为“越”。

    “戉”是“钺”的古字,意为长柄大斧。

    《周礼.大司马》注:“戉,所以为将威也。”

    “钺”在百越是普及的工具、武器,然在北人心中,却长期象征君主、大将的威权。

    为免南来军士见到“钺”时受这象征意义影响,李药师请李大亮过来商议。

    李大亮道:“夏商之际,『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当时仍以钺为武器。商周之际,『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则已将钺视为威仪。盖因钺之形制沉重,灵活不足,故不再用为武器。”

    这两段皆引自《史记》,前者出于〈殷本纪〉,后者来自〈周本纪〉。

    李大亮出身关陇世家,绰有文武才干,他与李药师一般深谙书史。

    李药师点头道:“是的。然则百越,何以至今仍使用这『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的器物?”

    李大亮道:“钺者,大斧也。若以之为武器,多视执斧者的身形而定斧头的重量、斧柄的长度。若以之为工具,则斧头轻而斧柄短。百越土家的身形本不若北人高大,且既以之为武器,又以之为工具,必使其钺轻短,便没有『形制沉重,灵活不足』的问题。”

    李大亮的是人才!李药师笑道:“与君聊谈,何其快哉!”

    李大亮躬身笑道:“不敢!”

    他不待李药师动问,便继续说道:“如今可取百越之钺,用于柴樵釜爨,使军士习以为常。”

    李药师赞道:“高见啊!”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