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共赢的方案

    134 共赢的方案 (第2/3页)

    “听说胡生准备在中环兴建香港最高的大厦?胡生的志气,也是要压住置地啊!”陈志文笑说道。

    在后世香港的几大超级财阀之中,并没有胡应相胡氏家族,但在这个时代,胡应相旗下的和合实业的规模,是超过长江实业的,70年代,和合实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兴建了一栋中环超级大厦-——和合中心。

    这栋大厦的高度超过了置地旗下的康乐大厦,在80年代初建成后成为了香港的地标,不过当时的长江实业已经收购了和记黄埔,论规模也超过了和合实业。

    之后几年,胡应相将家族资金投向内地,兴建了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又在广东建了几栋大型发电站,弥补了当时国内对电力、交通的需求。

    但也因此,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家相对与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这些一直在地产市场打滚的家族没落了很多,毕竟,基建只能说收入稳定,但暴利性是远比不上可以动用杠杆疯狂融资的地产行业的。

    当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样,80年代,胡家这数百亿港元的基建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解决的就业数量、带动的财富、给予老百姓的方便更无法用数字来形容。

    “哪能压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厦只是在天线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实际高度可比不了,再说,地理位置比起康乐大厦,差的太多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没事,中环这边还有很多旧楼,也有很多旧的政府建筑,港府的财政主要来自与地产拍卖,这些地方迟早会放出市场的,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的。”陈志文说道。

    “这种东西,可是置地的最爱,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说道:“倒是陈生,也许有机会和置地争一争了。”

    “和记说是四大洋行,其实跟置地,差距还是很大的。”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置地收购牛奶后,地皮数量更多,而且大多数在港岛核心位置,和记的就差多了。”

    “所以陈生是想出手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后再换核心位置?”李嘉成问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陈志文也没否认,这种做法,在地产行业也很常见,谁的规模大了后,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钱都想去市区买房。

    “今天,我与胡生约陈生你来这里,就是想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着说道。

    “怎么合作?”陈志文问道。

    “我知道陈生是准备出手很多和记的非核心位置地皮,还有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