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港督府的邀请

    179 港督府的邀请 (第2/3页)

  “是没我们高,那你不看看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啊?你是不下大雨就得一天干14个小时,人家是8小时,加班工资另算,还有那么多福利,你看看人家这宿舍,比我们30块钱租的房子都要好啊。而且人家宿舍有空调,工厂内部还有空调,你这辈子除了给别人干活的时候偶尔吹了一下,其他时间有用过吗?”

    “你别把资本家想的那么好,这空调冰箱都是他们自己产的,说不定就是把劣质产品给自己员工用。”

    “你盖房子这么多年了,资本家有没有把劣质房子给你用啊?”

    “.”

    随着信报的报道,第二天,香港的其他主流报纸都开始关注此事,不少报纸甚至也同样用了首页报道,随后,各类三流报纸也同样如此,连同TVB、丽的电视台,也都简单的在新闻时间报道了此事。

    很快,香港的舆论,似乎在一只手的操控下,转了方向,大量的普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美的红牛的待遇居然如此之好,但是想想也很正常,这么好的公司,人员基本上不走,哪怕招人数量高也很快就会补足,内部的员工肯定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亲戚加入进来,根本不需要在报纸上打广告,那不在该公司工厂附近的人自然不知道。

    可是自己才知道这个消息,人家工厂就可能离开香港了,这顿时有了很大的失望,如果能留在香港,按照报纸上的数据来看,未来美的红牛肯定还会大规模招人,这样一来,总会有机会的。

    对于香港普通工人来说,有一份可以吃的一般住的一般工作一般的工作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这可是全佳啊!

    九龙,长江实业总部。

    “今天的报纸,全是关于陈志文旗下那个万人产业园的事情啊?”李嘉成挑完几份报纸,笑着说道。

    每天看报纸,基本上是所有老板的习惯,官方的自然不用说,很多时候民间新闻报纸之中也会隐含着很多消息,比如说当报纸多次报道某个地方居住环境差的时候,那么极有可能就是政府准备对这个地方进行翻新了。

    又或者政府在被采访时说的一些话,可能记者都不知道深层隐含的意思,但只要按照实际内容写出来,就能对李嘉成这种人有着很大的帮助。

    地产市场,比的就是判断,而判断也不是随机的,就是根据各类信息的集合。

    “这些新闻报道,明显就是背后有人在推动,陈志文的目的,应该就是想让港府对它的工业园区的地价进行优惠。”李嘉成的对面,一名英国鬼佬说道。

    他的名字叫做麦锐思,最近刚刚加入长江实业,专门负责长江实业的海外业务及与港府有关部门的沟通,最近两年,长江实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也需要一定的英国管理人才来做一些业务。

    “你觉得港府会退步吗?”李嘉成问道,对于与英国人的沟通,他自认是觉得不如更懂经营的英国人的,不过没关系,他是老板,只要招聘合适的人就行了,随着长江实业规模的越来越大,李嘉成也开始招聘了不少鬼佬为自己服务。

    “这要看怎么定义退步这两个字,如果陈志文要跟湾湾一样的免费策略,那很难,可以说是不太可能,但如果只是想要一定的折扣,加上现在的麦理浩总督对工业比较重视,适当的让步应该不是问题,这种优质产业,就算去美国或者英国,都可以拿到一定的优惠政策。”麦锐思回答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美的与红牛,对员工的福利还真不错,比我的长江塑料厂还要好的多。”李嘉成接着说道。

    长江实业,现如今主要的业务是地产,之所以公司名字挂着实业二字,是因为20多年前创业的时候做的就是塑料及塑胶产品,其中的塑料花业务更是垄断了很多欧美国家,随后因为发现到处租不到合适的工厂,才让李嘉成发现地产似乎更赚钱,加上欧美的现代大棚种花技术的提高,塑料花市场消失,最终长江实业变成了一家地产公司。

    不过为了照顾曾经奋斗的一批最早的员工,长江塑料厂一直还开着,也一直在亏钱,但这点钱对做地产的李嘉成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那些曾经为自己奋斗的同龄人罢了。

    “红牛的利润很高,美的的那个街机利润应该也不低,香港的人工成本本身就很低,再多加个50%,对高利润的行业影响也不大,自然无所谓。”麦锐思准确的分析道:“而且从陈志文的角度来看,稳定与质量是第一重要的,而员工的流失肯定会影响质量,所以以适当的高薪来保证员工稳定,肯定更划算。”

    “这倒也是,你分析的很对。”李嘉成点点头说道:“我现在比较关注的是,他这个产业园到底会建在什么地方?九龙?红磡?元朗?沙田?屯门?一旦他这个项目落地,几万个薪水不错的工人,绝对能立刻让附近的地价大涨。”

    地产的本质就是人,人往哪里去,哪里的地产就能大涨,特别是有干劲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