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纠结的怡和

    206 纠结的怡和 (第2/3页)

控制,不过收购牛奶之后,地产危机及石油危机爆发,影响了怡和系的一系列计划,对零售超市扩张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不过因为73年之后的香港市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型连锁超市,本地的超市也都是独立为主,外资则是水土不服,因此,怡和高层并不急,对零售市场也就是慢慢来的态度。

    直到最近,怡和突然发现被华资收购的和黄,开始大规模进入零售超市市场,才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但显然为时已晚,和黄即使负债累累,也仍然有意愿投入巨资进场,这可就打乱了怡和的规划。

    “最近一年,地产市场涨幅上升了不少,置地旗下还有没有哪个物业,信贷额度还没有用完?”纽壁坚又问道。

    置地的规模很大,在中环、金钟、尖沙咀等黄金地段拥有20栋左右的大厦,这些大厦每年的租金,就有两三亿港元,但并不代表这些钱就是纯利润,因为置地发展到了现在,也一直都是靠着以租养贷的商业模式,租金收益虽然高,但基本上都去养贷款了。

    甚至置地的欠债还在和黄之上,区别就是和黄抵押物不足,而置地,其主业核心地产对地产市场的跌幅敏感度不高,因此一直没出现资不抵债。

    现如今地产市场复苏了一点,各栋大厦的市价提高,那可贷款的额度自然也跟着提高了。

    “有倒是有,但这些资金都准备用来进行中区重建,这个时候抽调资金,就为了零售,似乎有点太不划算了,而且九龙仓目前也缺资金,我还想让怡和再拨点资金呢?”鲍富达皱眉说道。

    中区重建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大坑,这也是亨利凯瑟克在位的时候提出的方案,主要就是考虑到置地在中环的很多大厦历史悠久,内外装修比较老旧,于是,决定花费十亿港元,对置地在香港的各栋大厦进行翻新,再就是以行人天桥,来链接各个大厦,,以增加人流,及保证客户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失去购物意愿。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十亿港元的资金太多了,又碰到了地产危机及石油危机,消耗了置地大量现金储备,偏偏这个项目跟海港城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很多大厦为了装修,付出代价将租户迁走,内部也在装修,这装修到了一半,根本就不可能停,停了也租不出去,也不可能停个几年以后再让租户出去再装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