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私有化九龙仓

    298 私有化九龙仓 (第2/3页)

是更赚的。

    “海港城最近人流量怎么样?”陈志文又问道,当初收购九龙仓,一半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这个海港城了,这个也是躺着收租的代表了。

    “一直很不错,无论是金银、服装还是餐饮,生意都很好,很多人原本是喜欢在中环购物的,也都来了海港城,特别是下雨的天气,等到以后夏天天热了,估计也会一样。”赵立林笑着说道。

    “好,不过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海港城想再进一步,就需要大量吸引海外游客,他们这群人的消费能力比香港本地人还要强,要多跟一些旅行社谈一谈,给他们一点好处,让他们将人送到海港城来,还有香港入境机场那边,可以派人去发传单,打广告,或者直接从国泰航空公司购买飞机后座椅的广告位,总之就是要将人吸引过来。”陈志文接着说道。

    不得不说,怡和系还是很有能力的,他们一手打造的海港城项目,设计的非常好,很多人来过一遍后就喜欢上了这里,香港本地人就是这样,不过香港本地人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很多人也只是来玩玩不消费或者消费很少,而海外游客就不一样了,难得来一次香港,总得买点什么吧?至少要吃一顿好的吧?

    “明白了。”赵立林说道。

    “另外,九龙仓也有港口业务,这一块也要与和黄合作,不过现在的九龙仓,重点已经不再是港口,你们内部协商一下,要不和黄出个合适的价格,将九龙仓的港口给收购了,未来和黄来专心做港口这一块的业务。”陈志文又说道。

    九龙仓,曾经的业务就是港口码头,在码头开始集装箱化后,九龙仓也获得了葵涌码头的1号位泊位,只不过在原先历史上的包船王家族,对于码头方面的投资并不大,后面就被和黄给超过了,到了21世纪基本上也没什么名气了。

    现在自己旗下的两家公司都有这个业务,虽然不至于冲突,但分开经营只会消耗更多的资源,至少目前在资金优势上,和黄要强的多,港口业务也是陈志文给和黄定义的主要业务之一。

    “陈生,港口也是九龙仓的主要业务之一,哪怕以正常价格出售给和黄,恐怕也会引起一些闲言细语,不如我们私有化九龙仓,然后再内部交易,如何?”一旁的周家杨建议道。

    “也行,那就先私有化,这样以后很多业务的扩张也会方便很多。”陈志文略微思考片刻后便答应下来。

    对于九龙仓,他一直想私有化,当初收购的时候没有私有化九龙仓,是因为收购战的时候股价被炒的太高,以那个价格私有化太亏了,现在么,股票价格比之前低,而考虑到只是一家海港城未来的收益都非常高,花个十几亿私有化,恐怕未来几年房租就能赚回来了。

    赵立林点头说道:“那也好,港府之前的收购要约还逼着我不得不慢慢的抛售股票,导致了九龙仓股价下跌,这样一来倒也好,我们全面私有化的话,反而成本会低一点。”

    “这也是意想不到的好处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港府为了保护英资设定的35%收购触发要约,是针对所有公司正常状态下的,毕竟,港府修改股市法律,也只能打着为股民着想的名义。

    新法规要求,任何人或者法人机构持有公司超过35%股票时,就需要发起全面收购要约,包括曾经的大股东,这自然也利好英资,因为哪怕是香港这边的英资家族企业,基本上控股也没有超过30%的,唯一一个太古集团,人家总部在英国,没在香港上市,香港法规管不了人家。

    这就导致了很多华资公司需要抛售自己手中股份,不过新法也规定控股股东在持有公司股票超过两年后,可以将股份增加到40%,这就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持有上市公司的比例。

    陈志文之前对九龙仓的持股已经高达49.9%,但因为新法原因,不得不改变,当时市场上有传言陈志文可能会对九龙仓进行私有化,反而导致股价又一次大涨,而当时的主要资金还在美国,陈志文才懒得管呢,按照法律慢慢降低自己股份就行了。

    “陈生,那淘化大同要不要也私有化?他们的辣酱在美国卖的还不错,最近也在开始推出新的番茄酱、芝士酱,在美国的市场应该很大。”星河集团的许金宏问道。

    “不用,不需要什么都私有化。”陈志文摇头说道,只有收益非常高、且不需要与别人分享的他才私有化,其他的,该上市就上市。

    “九龙仓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专门进行商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