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两个条件

    500 两个条件 (第2/3页)

了,耽误的还是时间,这造成的损失,很难估计,比如给汽车厂送物料的,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车坏了,就会导致汽车厂停了下来,这损失就太大了,而京津塘高速公路之上,加油站、修车场所、休息吃饭地方应有尽有,就是为了提高运货的效率,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投资方,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当然,对于地方来说,带来的间接回报更大,整个经济都会被盘活。

    京津塘高速直连港口,这样一来,华北部分的物资,可以直接送到港口,再从海运送往全球以及内地其他港口,因为走海运,成本低,在目前国内交通不便的时代,时间说不定也比陆运强,那燕京的物资运到上沪,自然不是问题。

    “这样说也对,陈先生,不妨说实话,这其实是上沪市领导的要求,您也应该理解,我们自然希望这些工厂是在我们上沪市,我想您也听说了,如今上沪市有很多从外地来的知青,他们都需要本地的工作,可目前的经济状况,很多企业工厂也不能再大量招人了。”邱克无奈说道,他也知道,只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就让别人来上沪建厂,是有点不合理,如果只是几家倒还好说,可这是上百乃至数百家企业,就很过分了,甚至人家在燕京市那边,工厂也不一定会很忙,再分点来上沪?正常逻辑是不可能的。

    可他们也没办法直接去燕京那边办这件事,几家也许可以,但数量这么多,燕京那边的领导也肯定一眼能看出上沪这是要抢工作岗位了,目前的经济状况,燕京那边不可能同意,只有外方投资者,才可能办成这件事。

    “知青?”陈志文也想了起来,之前马局长曾经也与他说过这件事。

    “是的,现在上沪市的知青数量,早就破万了,具体多少没人知道,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往上沪赶,因为他们听说上沪市的宝钢与上汽大众是非常大的工厂,需要大量招人,可两个工厂再大,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啊。”邱克苦笑着说道:“上沪市的领导,也打算增加政府部门职员来缓解这个问题,前几个月,交警部门就曾经大批量招人,可怎么着也是有限的,财政也不容许无限的养人,而且,还有更麻烦的,很多人不满意做交警或者政府职员,他们就闹着要做工人。”

    “不做政府官员做工人?”陈志文笑了笑,这个时代,工人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他在后世就曾经听说过,很多政府职员都申请去工厂当工人,但后来么

    “也不算官员,官员没那么多,就是最普通的政府职员。”邱克解释道。

    “嗯。”陈志文也没再在意这个,想了想说道:“邱先生,我知道上沪市有上沪市的理由,可我这边没有,将燕京那些已经成熟的零部件工厂,搬到上沪市来建工厂,不仅仅是需求钱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头到尾,再一次大规模培养一批人,这对我们来说,太费精力了,甚至,和黄在燕京的几个大型实验室测试中心,也没办法照顾到上沪市这边的工厂吧?时间效率还是太低了点。”

    80年代,乃至90年代工人大下岗之前及之后,就业问题,都是困扰着国内几乎每一个城市的问题,人口数量太多了,在可以自由流动之后,所有人都想去工厂上班,毕竟工厂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