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结局

    第217章 大结局 (第2/3页)

目光中包含着一些大不敬的话语。

    当然,他们的嘴替李青珩会替他们说出来这些话。

    “御驾亲征的时候你干什么了?排兵布阵还是上阵杀敌?你什么都没干,这些年把大唐治理成这个样子,你怎么还好意思当皇帝?

    皇帝是为解决百姓疾苦的,不是像你这样享乐的!”

    “朕这些年不过是殚精竭虑多了,所以便想着缓一缓,没顾得上朝政,朕心里还是有大唐的……毕竟朕还在世,怎么能让新皇登基……”

    “你信不信我扇你?!”

    李青珩脱口而出。

    此言一出,在座的所有人皆是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一幕。

    郡主……郡主居然如此直白,居然……居然当众说出了这种话。

    而李青珩也意识到了气氛的不对,忙咳嗽两声,缓解尴尬。

    骂习惯了,忘了现在人多了。

    “咳咳,没事,皇爷爷有什么话都不用说了,反正你现在上了年纪,当不了皇帝当个太上皇还是可以的,有些事情还是得交给年轻人做。”

    既然郡主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为难郡主,只当自己刚刚没有听到,继续开始商议起来。

    此番剿灭叛军,太子是出了大力的,而且这些年来太子在朝中一直保持清晰,不受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蛊惑,是位明君。

    所以一致认为太子可以登基。

    李隆基就算是想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拒绝,毕竟他怕有人当众扇他,只能是大度地点了点头。

    反正他是太上皇,是太子的长辈,就算是太子登基,自己的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经过了潦草的准备,算好了吉时,李隆基便传位给太子,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当年改元为至德。

    至德元年,冬日,长安城里一片欣欣向荣。

    新皇登基,本应该是喜悦之事,可经过几个月后,人们发现,这好像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此时的长安朝廷,跟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李隆基虽然退位了,可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仍然听命与他,权力还是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沈墨此次护国有功,按理说应该是晋升位分的,可没想到,李隆基特意给他封了一个九品儒林郎,又回到了原来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