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八十五)

    第八十六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八十五) (第2/3页)

父老乡亲在羡慕着她。

    最高兴的是尤爷爷和尤奶奶,自家小孙女种菜都能种上电视台,家门之荣光啊!

    就连儿子、孙子不回来给他过生日,老爷子都没有失落。

    尤立军所在的有机农场,这会正为春节期间上市的菜忙。

    两口子觉得,还不如把省下来的路费,转给老爷子当红包实在。

    可能在这个年纪的人,实惠,才是印在骨子里的为人处世风格。

    还在电话里大言不惭:“爸,六十九还不算高寿,等你七十九儿子给你办个大的!”

    “.”

    江县,自古就有“六十以下不过寿”和“男过九,女过十”的风俗。

    今年是老爷子六十九岁大寿,要当成七十岁那般隆重来过。

    当家孙女,今年她要请尤沟扁村十个生产队,所有上了六十九岁的老年人和她家爷爷一起过大寿。

    老人们不但能吃到免礼金的寿席,还能拿到尤语送出的百元红包。

    食材更是不吝购买:养了一年多,三百来斤的粮食猪都买了两头来杀!跑山的鸡、五年以上的老鸭、水库里的大头鱼

    2007年,1月6日,星期六,阴历冬月十八。

    这天,尤爷爷一早就穿上了,加厚的绣有龙纹和寿字的枣红色唐装棉衣。

    吃完早饭后,端坐在寿堂(客厅)中间。

    寿堂里点了寿烛,张灯结彩。

    堂中央挂“寿”字、寿轴、寿星(掌管寿命的神)和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是“福寿双全”。

    自家儿女、孙辈们不用说,磕头拜寿是第一拨。

    村里尤姓的后辈们,家家都愿意来凑热闹,吃叔公的寿席,沾沾福气。

    只要愿意来给老爷子磕头贺寿的,小红包能领二十块。

    十岁以下的小娃娃们,还能领到奶糖和巧克力两包。

    从早上八点半,到上午十点半,老爷子的屁股都没离开过椅子。

    估计他都不记得,啥时候尤家有这么多族亲后辈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