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恢复初心

    第二百三十章 恢复初心 (第2/3页)

错,身处弱势时,就不要去争一时短长。

    巡抚总有换人的时候,府县也总有换人的时候,甚至连首辅也总有换人的时候!

    天下没有长盛不衰的花,也没有永远站在巅峰的势力。

    只要我王家能维持不倒,等待时机,就总有找回场面的时候。”

    王禹声并不赞同这么怂,但为了讨得父亲欢心,巩固自己继承人地位,不得不违心拥护。

    王有壬却颇感欣慰,“能让你有所长进,学会了隐忍,这亏就没白吃。”

    随即又对众人说:“在此与汝等约定,我文恪公子孙,无论嫡庶,未来先击败林泰来者为王家本支主奉!”

    王禹声:“???”

    爷爷、父亲两代都顺利接了班,怎么到自己这代就开始全族竞争了?

    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各衙署就开始逐渐恢复办公。

    王家第一时间就向吴县县衙申请,将怡老园北半部四十五亩捐献归公。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苏州城又又又又一次震动。

    先前朱知府被驱逐,都没有王家认输让苏州本地人震撼。

    本土豪强把外来的流官驱逐,其实在当今乡土社会的机制下,并不算多么令人稀奇。

    朱知府被林大官人修理这件事,仍然没有脱离上面这个范畴。

    但王家和府县官员不一样,王家那可是吴县赫赫有名的本土四大家族之一,王鏊之后连续两代有好几个人恩荫做官,同样属于地方豪强。

    这样一个标志性的、看起来不可撼动的四大家族之一,竟然被林大官人逼到割肉投降认输。

    这委实让很多人都惊讶,对林氏社团的爆发力有了重新的认知。

    收到王家认栽的消息后,林大官人不用再避嫌,终于又进城了。

    一方面,是给那些熟人拜个晚年,刷刷存在感,免得因为不拜年被人挑礼。

    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告别,林大官人可能再过一个月就要北上去京师赶考了。

    其实所拜访的人里,也有那么一个不太熟的人,就是原府衙七品推官、现府衙六品管粮通判刘大人。

    当初传言张四维复职,在划分阵营时,刘推官出人意料的站在了林大官人这边,成为府衙主要官员唯一不是余毒的。

    之前林大官人与刘大人的交情,仅限于被告和法官的关系。

    但这时候即使不那么熟,于情于理也要走动。

    坐在通判厅里,林大官人环视四周,意有所指的说:“这通判厅比推官厅略为宽敞。”

    新升职的刘通判没有寒暄,带着几分戏谑语气说:“刚才府衙收到了提学官发来的通告,说是提学官将于四月按临苏州城。”

    这时代被读书人称为大宗师的提学官,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

    而是在全省府县巡行,每到一处便主持考试,考察当地生员和童生。

    一般读书人想考取秀才,就要等待提学官按临本地,然后参加提学官主持的院试。

    所以刘通判说的这个消息的意思就是,提学官房寰计划四月份抵达苏州城,主持考试录取秀才。

    林泰来当即大怒:“往年都是二月份,怎么今年就是四月?”

    林大官人之心,路人皆知,都知道林大官人有北上夺取功名的意思。

    朝廷选拔人才的会试三年一次,称为京城大比,万历十四年就是一个京城大比之年。

    考试时间相对固定,二月份会试考三场,二月底放榜,上了名单就算准进士了。

    然后一般三月中旬再举行殿试,决定最终进士名次,产生状元榜眼探花。

    等朝廷忙完金殿唱名大典、琼林宴等等新科进士的礼仪性事务后,一般也都到四月初了。

    当然以上内容暂时与林大官人无关,对林大官人而言,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

    武科考试与文科考试都是同年进行的,但到了四月份中旬,朝廷才能腾出手来,进行武举会试并选拔武进士。

    所以如果苏州城院试同样定在四月份,与武举会试时间产生冲突,那么北上京师的林大官人今年就无法再兼考秀才了。

    对此林泰来愤然道:“依我看来,这是房提学故意针对我!”

    刘通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