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来还有别人(求月票!)

    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来还有别人(求月票!) (第2/3页)

这個状元换成陶望龄?”

    申用懋非常肯定的说:“事已至此,家父绝对没有换人的想法!你不要多心!

    但是陶望龄自己那边,就不太好说了,此人出身浙江名门望族。

    而靠近清流的实权大人物里,刑部尚书陆光祖、大理寺卿孙鑨、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陈有年都是浙江人!

    如果真有人想着推动换状元,大概会从陶望龄这里打开突破口。

    家父和会稽陶家的关系向来不错,也需要尽力拉拢浙江势力。所以面对陶望龄时,家父也十分不好办。”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忍不住吐槽说:“令尊不是天天想着退休了么?怎么还在琢磨拉拢势力?”

    申用懋反弹说:“那还不是被你逼的无法退休?”

    林大官人对申用懋行了个礼,郑重的说:“多谢指点!”

    可以说,申大爷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

    虽然事情不一定发生,但是申大爷做出的这个假设一样很重要。

    如果真有人想搞事,大概率是会按照申大爷这个假设来做事的。

    而先发制人的意义,不就在于提前把祸患扼杀在苗头里,让所有的“可能”都不再出现吗?

    出了申府,林泰来开始回忆起陶望龄这个人的信息。不得不说,这个人确实真够低调的。

    林大官人和陶望龄一起考过了会试、殿试,还参加过礼部中式宴,居然都对此人没什么直接印象。

    所能检索到的信息,还是历史上那些资料。

    这个人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名气不大,文学上算是公安派的,但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投胎好.

    会稽也就是绍兴陶家是浙中一大名门望族,最近五十年大概出过七八个进士。

    几百年后都有名的陶行知,就是出身绍兴陶家搬到徽州的一个分支。

    这位今科殿试第三陶望龄的父亲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黄金一代,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陶望龄还有个很厉害的族叔陶大临,嘉靖三十五年的榜眼,

    万历初年,陶大临担任《穆宗实录》的副总裁官以及皇帝讲官,当时官至吏部侍郎,已经是阁老预备役了,可惜四十八岁就去世了。

    如果陶大临不那么早去世,按照词臣圈排资论辈的规矩,如今首辅大概就是陶大临了,申时行只能靠后当次辅。

    此外陶家还有个光环,乃是王阳明心学在浙中的主要传人和旗手,所以又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加成。

    而今科殿试第三名陶望龄,就是出身于这样一个名门。

    梳理完这些信息后,林泰来就能理解,申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