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国之道帝王之道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古代治国之道帝王之道 (第1/2页)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

    所谓过去所说的帝王之道,很多人理解成权谋诈巧,首先权术这个东西当然是存在的,但它只是术,不是道。

    这里提一个问题,就是前面说过商君说的四种治国办法,分别是帝王霸三种道,还有一个是强国之术。就是说道和术它是不同的。术只是办法,手段,解决眼前问题,道呢,他是要解决根本的问题的。所以帝王之道和帝王术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帝王之道是什么呢?五帝、三王之道,说具体点就是仁义道德。

    在这里先说一个问题,前面说了礼治的很多好处,那么这里先说说它的坏处,礼的坏处就是虚伪。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礼终究只是外在的东西,它只是个形,说简单点,礼是用外在的形式让人向善,法是用外在的惩罚让人不作恶。这两者都在一个层次上,外形的那个层次,不入内心。很多人的礼说白了,就是表现出来给人看的,形神不同不就是虚伪么?所以单独的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当然这是纯粹的礼这种形式,但加上内涵就不一样了。仁义是礼的内涵,它是高于礼的,刘备斥责许汜似乎是无礼,但许汜身为名士在天下大乱之时不思解救之法却求田问舍,是不义,刘备斥之是仁义,所以没有谁说他无礼。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并不合礼法,却因为驱除暴虐而被视为仁义,所以仁义是高于礼的。

    说道仁义道德,实际上它是四个不同的层次,从高到低是道、德、仁、义,每一层也有上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简单的说礼仅仅是有善之形,是不是真的是善呢?不一定。仁义是有为之善,但仁者无心为之、义则是有心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