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国之大计

    第652章 国之大计 (第2/3页)

经纶,才华横溢,善良而有些鲁莽不通人情世故。求皇上仁慈饶了他的唐突冒犯。”

    他们三个都参加过当初游街要求彻查春闱的闹事。

    赵宇航因为个子高,身体壮,嗓门大,胆子大,脾气躁,是当时闹事学子的领头。当然是被陈宁奉皇上之命特意找来的。两人是在从老家流浪到京城的路上认识的,属于生死莫逆之交。

    皇上忽而抬头,揉了揉眉心,“众卿平身,都落座吧。不必跪着。朕听说赵卿亲属的惨痛遭遇,十分痛心,令朕想起了一位故人陈宁,他的家里皆在灾荒战乱中过世,只余他一人。你们尚且如此,何况天下百姓。”

    “陈兄?”赵宇航惊道。

    李北辰点头,“对。陈宁他随朕的弟弟安北王去了安北都护府,协助处理鞑靼有关的事务。他以前跟朕举荐过你,盛赞你品行端正耿直,务实勤奋,建议朕重用你这样的忠义之臣。今日一见,果然是房玄龄杜如晦一样的良臣。朕怎么会因为你说了真话降罪于你呢?”

    众人皆愣住,表示震惊。

    皇上竟然没有因为赵宇航方才冒犯忤逆的话而生气。

    李北辰十分动情地说道:“这正是朕今日单独找你们来的目的。朕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不再有饿死人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

    朝廷积弊已久,推动新政非常困难,独木难支。朕需要诸位的帮助,需要有人替朕去了解民情,做些实事。”

    他的心底涌出一汪泪来,虽然眼中并无泪水。

    迎着众人或迷惑或期待的眼神,李北辰郑重其事地说道,“想要解决饥荒问题,要从三方面去着手:

    第一,必须要有人真正的懂农业生产,懂得各地最适合种什么,懂得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如何治理虫灾。这里至少需要一个人。

    第二,需要有人扎根于户部,摸清楚各地耕地数量和兼并情况,然后再想办法打土地兼并问题,让农民有地可种。另外还要进行丰年的粮食收储。这里需要至少一人。

    第三,需要有人扎根于工部,愿意常年东西南北全国跑,摸清各地农田水利状况,兴修水利,督办河流疏浚、农田灌溉。这里至少需要两个人。

    如果能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相信会慢慢解决百姓没有田种,没有粮存问题,甚至能实现粮食的持续增产。

    另外还有方才赵宇航提到地方乱收苛捐杂税问题,朕早在农历三月就颁旨免除全国的农业税赋。如果落到地方还在征税,就需要两人进督察院,全国巡查。这里也需要两人。

    农业靠天吃饭,还需要一人去钦天监观测天象,这个人,夏明弦最合适。其他六位你们可以自行选择。

    你们随时可向朕举荐农业这块的能人贤士,多多益善,不求通晓诗书,只要真正懂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你们都很年轻,如若愿意从开始研究农业问题也不迟。”

    夏明弦自觉哪个方面都不突出,不知为何被钦点去钦天监,一时愣怔在那里。

    “臣愿领命去户部考察土地分配和兼并。”状元郎周熹率先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工部兴修水利。”王保强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户部。”杜衡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工部。”褚河海启奏道。

    “臣愿领命去督察院。”何以墨启奏道。

    最后竟然只剩下赵宇航呆愣愣地望着李北辰,似乎在神游四海。

    李北辰笑着望向赵宇航,等着他语出惊人,“赵探花?你什么想法?不如你留在朕的身边?”

    赵宇航如方才一般恭敬地走到正中央,在李北辰面前跪下:

    “臣出身农家,是种地的一把好手。臣家当年种地比旁人家都高产。臣打小就喜欢琢磨种地。如果皇上信的过臣,臣愿意做研究农业方面的事情。

    臣的毕生所愿就是能让父老乡亲们此生都能吃饱饭。如今能有机会,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探花,经纶满腹,若去都察院做言官,稽查百官,惩治贪腐,大可留名青史。做农业风吹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