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季成升议郎,咸阳再丰收!

    第二十五章 季成升议郎,咸阳再丰收! (第2/3页)

得越远,大秦要投入的吏员和成本也就越大,控制风险也就越高,更不用提帝国极壁。

    赵泗在海上开了一个口子,也必须注意,不能让大秦被拖入无底洞之中。

    现在不是明清时期,经济贸易成熟,可以闭着眼发展海事的时代。

    赵泗目前的想法还是更倾向于掠夺扶桑的原始矿藏来喂养大秦本土,推动大秦本土的基础建设改善大秦本土的工业结构,让秦国因此富强,让秦人因此得到切实的好处。

    而不是给大秦一刀,源源不断的朝着海外继续输血。

    天下的黎庶承受的太多太多了,他们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给他们再多一个服役征战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重内还是重外的问题。

    重内,就是用海上的财富建设大秦本土。

    重外,就是想方设法开疆扩土将海外纳入统治,设立郡县。

    重内,遗泽千年。

    重外,怕就怕大秦日后掌控力下降,留下来的建设和文化反倒是白白便宜了外人。

    最关键的是,掌控力的下降,从历史的规律上来看,其实是一种必然。

    一统世界只是一个笑话,赵泗从来没有当真过。

    做不到,最起码直到现代社会,也没有任何先例。

    赵泗是真担心始皇帝乃至于大秦的文武百官按耐不住啊。

    毕竟之前只是赵泗的一家之言,之所以出海也不是因为赵泗没有实物验证的说法。

    最大的原因反而是阴阳家背后的推动,他们想要完善大九州说,而大秦也需要问罪徐福。

    赵泗空口白牙说扶桑有产量巨大的金银矿,谁信了?

    恐怕只有始皇帝是真信了。

    然而,现在实物运回来了,赵泗,低估了文武百官的反应。

    低估了当海外有值得掠夺的财富以后,大秦军功贵族抑制不住的掀起战争的决心。

    “这才只是个开始,等到石见银山和金岛找到,恐怕三公九卿都不知道要吵成什么样子!”赵泗皱了皱眉。

    可是,处于板块交界处的扶桑,地理活动频繁,才导致了矿藏丰富的假象,这,只是一个例外。

    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始皇帝能够压得住,但凡换个皇帝,恐怕现在大秦已经在开始动员了。

    眼下的东郡因为刺杀事件闹的风风雨雨,徐福的首级送回来算是为这里的风波又添了一勺子油。

    而此刻的咸阳,也并不是很平静……

    “熟了吧!”

    “熟了!”

    始皇帝大巡天下驾撵出发的时候,恰逢小米成熟。

    可是赵泗地里五谷都种了,除了五谷,还有水稻。

    只不过成熟期并不一致。

    眼下,继上一次丰收过后,又到了麻,大豆,黄米,水稻丰收的时候。

    这不是简单的丰收,是要留种推广天下的。

    实际上,麻,大豆,黄米,水稻的生长周期也不是完全一致,只不过上一次大巡天下之前已经祭拜过天地了。

    而这四种谷物一个接一个熟,总不能一天接一天的就光祭拜天地不干正事了。

    好在时间相差不大,天气又刚好风和日丽,算是将四种农作物勉强拖到了一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