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大秦五年计划之始

    第二百三十章 大秦五年计划之始 (第2/3页)

李斯润色过后,除了思想高度上升以外,就是条理更加清晰了。

    首先就是将总计划的概念陈述为奠定万世基业,说白了就是打地基。

    其次根据军政民生分门别类,以三公九卿官制划分出来了各部门应该达成的绩效目标和未来前瞻。

    然后就是根据郡县地域区分,制定了各地区未来应该达成的前景。

    除了民生建设以外,诸如边疆之地,还有城池修建任务等等……

    除此之外,各地区都有人口数量增长任务。

    当然,没有特别严格的任务目标,这个时代又没有精算师,就算有也定不出来一个所以然,这是政事……

    但是如果表现得出色肯定会有奖励,规规矩矩的不会有责罚,但若是拖后腿表现差劲的,肯定免不了大大的惩戒。

    “关于军队这边,孤打算再五年之内初步建立起来役兵募兵并行的体系……”赵泗开口说道。

    “当然名义上还是役兵,但是薪奉口粮在五年之内要实现一定的突破,按照一个壮劳力一年所获净利一半发放,其次兵器铠甲衣物等……皆由官府下发,征员不必再带,五年以后,军队之内,衣服也好,铠甲武器也罢,务必要实现统一……”赵泗开始侃侃而谈。

    军制改革是必须的,大秦目前的军制是最原始的役兵制。

    和徭役差不多,没有工资,除了“士兵”以外,数量最多的低级兵种只配备武器,至于铠甲衣物?想想得了。

    这年头当兵都是赔本买卖,不仅没有工资,来的时候身上没钱那过的要多惨有多惨。

    这一点,黑夫的家书已有实证,无需多说。

    “大秦兵役可不下百万……”王翦幽幽开口。

    秦国的常备兵力放眼历朝历代都实属夸张,当然这也是因为大秦目前的军制是最原始的役兵制,募兵成本大部分被转嫁到了黔首头上,因此政府军费开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但如果军制进行改革,募兵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担,那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岭南六十万兵马,边疆如果加上赵泗的封国,也有五十万……再加上各地郡兵以及藩夷地带部署的兵力,总兵力得有一百五十万开外。

    “一百多万兵役实际上有多少算是军人?藩边之地既耕既战……究竟是徭役还是兵役都说不清楚。”赵泗摇了摇头。

    “拿岭南六十万兵马来说,这六十万兵马实际战斗力恐怕连二十万都没有,其中能算得上精兵的五万都够呛……拿起来武器是兵,放下来武器和农夫也没什么两样……”赵泗揉了揉眉心。

    “实际上不仅岭南,各地边军皆是如此……”

    这和大秦的国策有关系,六十万兵马听起来多罢了,实际上这是开扩兵团,武力征服是其次,主要目的是充实边疆生产建设,因此兵源素质普遍偏低。

    尤其是岭南六十万兵马,水分大的离谱,其主要人员构成为赘婿,商贩,作奸犯科之辈,以及六国黔首……和长城兵团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真要是六十万精兵,岭南还用得着实行和辑百越政策?

    当然,实际上如果以一个现代人的目光来看,长城兵团的战斗力也乏善可陈。

    役兵制度下,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兵。

    秦国战斗力强是因为其耕战制度确保了其下限比较高罢了。

    真要说精兵,那大秦可称之为精兵的唯有咸阳的羽林。

    羽林卫戍是完全脱产的士兵,而且全部都是身有战功的老卒,军事技能强的一批,每个人拉出来那都是能当军官的存在。

    别看羽林只有几千人,以他们为核心单位扩编,轻而易举就能拉出来一支人数不下二十万而且战斗力还相当不错的军队。

    真要是两军对垒,几千羽林打个十倍以上的岭南兵不在话下。

    若是对付藩边蛮夷,不考虑气候地理因素……以一当百一点都不夸张。

    “岭南北疆这边,抽调十一的兵力改组为常备军,五年轮调一次,剩下来的改组为府屯田兵。”赵泗开口说道。

    这一点赵泗早就想过了……

    边军水分太大了,就算赵泗打算改役兵为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