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王召见

    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王召见 (第2/3页)

    刘衍并没有来过德王府,不过也听闻过德王府的一些趣闻,在穿越之前,甚至还曾到济南德王府旅游参观过,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德王府,与后世德王府有多大的不同了。

    德王府是在元代张荣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这个张荣本就是济南人。张荣年轻的时候,济南还是金人统治,为了反抗金人的压迫,张荣率领一众济南人发动起义,义军盘踞黉堂岭与金人大军激战多年。

    而后元太祖成吉思汗发动了对金朝的战争,一举拿下山东,张荣随即率五十万大军投靠元军,张荣率先锋部队强渡黄河,夺取战船五十余艘,立下赫赫战功。元太祖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省尚书、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所以张荣府邸辉煌,不难想象。

    刘衍在太监王悦的陪同下,从德王府正门进入,一路上算是见识到大明藩王府邸的华丽和奢靡。

    大明朝对王府建制有严格的规定:藩王府邸只能是紫禁城规制的一半,不能逾越。德王府东西阔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长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城高二丈九尺,墙厚:下宽六丈,上宽二丈。

    王城面积相当于紫禁城面积的一半偏小,实地建筑东起县东巷西至芙蓉街;前对州城主干道,后临厚载门街。

    德王府内建有三座大殿,分别称名为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并建有正宫、东宫、西宫。

    王府周围有两丈多高的宫墙,府前立有高大的牌坊,坊额题字"钦承上命","世守齐邦"。宫院四面各辟宫门:南门称作"端礼",东门称作"体仁",西门称作"遵义",北门称作"广智"。各门前均有牌坊。正门外有一座砖砌的影壁,影壁后有半圆形围墙,东、西各开一门,即东辕门和西辕门,以供人出入。

    德王府内的珍珠泉和北面的濯缨湖为西苑,珍珠泉上建有渊澄阁,阁后为孝友堂和燕居斋。此时元人所建的白云楼已塌毁,首代德王朱见潾又在旧楼的废基上修建了濯缨轩,并在濯缨湖北岸堆修假山。濯缨湖,汇聚珍珠、散水、溪亭诸泉而成,当时广约数十亩。湖水自南而北,绕过假山,而后流出宫墙。湖中可泛舟,湖水荡漾,云影入波,景色秀丽。

    此外,朱见潾在王府内还开凿了玉带河,与王府以西的曲水河沟通,营造了画舫,供朱见潾及其嫔妃们在濯缨湖游乐。出有香车骏骥,嬉有画舫轻舟。登高远望,南观青山叠翠,北眺黄河闪银,一派京畿外的皇宫御苑。

    德王无参政之劳,终日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朝朝宴舞,日日笙歌,尽享人间富贵荣华。他曾在濯缨湖上赋诗一首:"印月池头月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肯夸风景殊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据此,这位皇子独霸湖泉后的得意之情可见一斑。

    不过德王府西北缺一角,刘衍也曾听说,于是便向太监王悦询问起来。

    得知此处原为居民毛氏之宅,德王为扩大王宫,以巨款买毛宅,毛氏不受,激怒德王,把毛氏二子抓进王府,毛二投湖以死抗争。于是邻舍群起,向德王提出抗议,德王不得不让步。因而王府终缺一角。

    街邻每逢旧历六月初一毛二投湖之日,便聚集湖上划船摆贡,以纪念反抗王府的毛二。明末诗人王象春还特意为毛二之举写诗赞颂,诗云:"咸阳官阙已成尘,毛二蜗居可认真鬼哭城崩当六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