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卷土重来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三十八章 卷土重来 (第1/3页)

    同月,就在山东各地大拓荒的同时,李自成率领流贼中营抵达潼关。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自东汉建安元年建成后,便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

    潼关乃是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

    潼关古为桃林塞,明洪武五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

    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

    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潼关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包括了麒麟山、砚台(又称印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又称象山),并将潼河入黄河段囊括进关城之内,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的潼河穿越潼关城而过。

    经过扩建的潼关城城池南高北低,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最高处竟有十丈。整个城池周长十二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关内关外,山上山下,也修建了不少的名胜景致,这些景点逐渐流传,在当地负有盛名,成了民间盛赞的潼关八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观神钟、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陵晓渡、黄河春涨。

    只是此时潼关城内,却已经每人再有心思去欣赏这些胜景,因为李自成率领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从东西两面将潼关团团围住,连一只山雀都飞不出去。

    此时的流贼大军可谓是东山再起,兵力甚至更胜以往,光是流贼中营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二十多万,李自成的中军在潼

    关东面十里外扎下营盘,权将军田见秀,制将军贺锦,前果毅将军任继荣率骁骑两万五千、甲兵两万、步兵和死兵五万围堵潼关东面。

    而刘宗敏则率领后果毅将军吴汝义,副威武将军党守素,左威武将军李锦,统帅甲兵两万、步兵和死兵十万在潼关西面,从这边发动主攻。

    如今李自成经过开封之败,被刘衍所部数万新军精锐打得人仰马翻,在李岩、李定国、宋献策等人的建议下,痛定思痛,开始对流贼各营进行新一轮的整顿,各营开始大规模操练兵马,即便是普通的死兵和步兵,每日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练。

    同时,李自成还对各营的兵备进行调换,尽量做到统一装备,重新组建了火器营,从各处搜集精良的火铳和火炮,命李定国、艾能奇操练炮手和火铳手。

    一番整顿下来,流贼不但兵力更胜以往,战力也开始飞速提升,迈出了从流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