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琅琊山受困

    第一百五十四章:琅琊山受困 (第2/3页)

    子正驾车缓缓的前行,到达孔子的故里曲阜,祭拜孔子。在孔林之前开始讲学。小蚁坐于几案之前,面向它的这些弟子,说道:“谈论你们各自的理想吧。”子正性急,抢先道:“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有其它的国家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的功夫,就可以使虫虫勇敢而善战,而后让它们懂得一些做虫的道理。”法章道:“军队善战,无非就是奖励耕战。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典,乱世当用重典,唯有变,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若是让我治理一个国家,首先就是立法,以法立信,百姓与官吏有法可循,有法可依,遵法为典。其次就是改革兵制,削其贵族之世袭,按攻受爵,国民可以为战,不出三年,则国富兵强,十年可以一统天下,实现先生的大同。”小蚁问道:“法章可选择哪一个国家实现自己的抱负呢?”法章答道:“秦国。”小蚁问道:“为何选择秦国?”法章道:“秦国乃强国也,而国民好斗且勇,可为之战也,将私斗化之,为国而战。”小蚁点头道:“很好。”子桑道:“非也,先生曾说过,兵者,凶也,以战而止戈,为百姓之福也,若是让我治理一个国家,对内实施变革,对外选拔优秀的将领,建立一支强大的兵卒,可机动作战,不出三年将称霸于天下。”小蚁问道:“子桑可选择哪一个国家实现自己的远大的抱负呢?”子桑答道:“魏国。”小蚁又问道:“为何?”子桑答道:“因为魏王有称霸之心。”小蚁道:“很好。”子张道:“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凡用兵不可不慎重,不可怒而兴师,因为愤怒容易丧失理智,用兵必败。先生曾对我们说过,兵者,凶也,用兵乃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上策在于伐谋。若是我来治理一个国家,可让百姓安定,国家强大,不出三年则大治。”小蚁问道:“子张选择哪一个国家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呢?”子张答道:“齐国。”小蚁问道:“为何?”子张答道:“齐国是兵家先祖之故里。”小蚁道:“好。”又望向子文道:“子文,它们都在讨论自己的理想,你也可以说说嘛。”子文道:“我愿意辅佐君王,以礼乐教化百姓,从此矛戈剑戟被改造成农具,战马被用来耕耘,百姓从此安居乐业,不再有战乱之苦。”小蚁面向它们这些弟子,道:“子正当仁不让而果敢,具有政治家的气魄,但是把治理一个国家看的是如此的容易,未免太过于轻率。还有法章、子桑、子张,你们争强好斗,都有各自的主张,很好。但是没有先贤之德来约束自己,恐无保其自身,若是任你们为相,必相互争斗,都会受到伤害,你们三虫一定要记住。子文聪而好学,闻一知十,自己做错了事或是心情不好,不迁怒于虫,若是国君重用它,它就尽心尽力的辅佐,若是国君弃它而不用,它就隐居起来,我相信子文会做到的。追求道德的完善,精神的充实,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虫不堪其忧,子文不改其乐。”子文听后面向小蚁,行礼道:“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先生循循然善诱虫,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而不能,即竭我才,如有所卓尔,我欲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