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度过灾荒之年

    第二百三十章:度过灾荒之年 (第2/3页)

吏借来笔墨,第二天就是这样了。”文王问道:“它写的书信在什么地方?”牢头走上从怀中掏出书信,这书信是从下身撕下的衣衫,这是文王没有发现的。文王接过书信,摊开在双手之上。书信之上是这样写道:“罪臣自知罪不容赦,无意开脱。大王将漳水之百姓托付于微臣等,罪臣自知无能。大旱,饥荒,田地里是颗粒无收,饿死或病死者不计其数,荒野之中是白骨累累。罪臣曾多次上书于朝廷,如泥流入海,杳无音信。饥民四处流浪,背井离乡。罪臣的家中有父母与妻儿,更是难以生计,加之卧病在床久矣,罪臣不堪重负,故心痛不已,左右为难。大王以仁德治理天下,心怀天下之百姓,如今大王的百姓还在受苦,乃罪臣所不忍,忍痛杀之煮之,分食于百姓。罪臣此举有违礼法,愿赴死谢罪。”文王看完之后深为感叹的道:“唯德者而居之。”望向身后的这些地方官吏,这些官吏都望向文王,叩首一拜的道:“大王。”文王面向它们道:“你们身居高位却不知天下百姓之疾苦,报喜而不报忧,把敢讲真话,讲实话的奏章都压了下来,致使旱灾是如此之严重,是我失察之过也。”这些官吏一起跪下道:“大王,臣等有罪。”文王向前走了几步,道:“你们是有罪,尚可改之,若是我有罪,恐是不可宽恕的了。县令曹斌是一个好官,心怀天下之苍生,你们把它的奏章都压下来,使它进言无路,生活是一贫如洗,连自己的家虫都养不活了,量成此等悲剧。我们失去一个好县令啊!”这些官吏都跪于文王的身前,呼道:“大王,臣等知罪了。”

    文王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粮仓之中还有多少粮食?”一个官吏上前道:“大王,粮库之中的粮食早已见底了。”文王走出道:“好,此事我已经知道了。”

    命衙役将县令曹斌的尸体抬出。这个时候,一个青年抬着棺木在县衙大门口等候,身后跟随有很多的百姓。文王与众官吏一起走出,站于它们的身前。青年与这些围观的百姓一起跪下,呼道:“大王。”文王望向青年与百姓道:“你们都起来吧。”商辅站于一旁大惊的道:“大王。”文王目视着商辅道:“商辅,你怎么了?”商辅道:“大王,这个青年我好像见过。”文王问道:“你何时曾见过?”此时的商辅陷入沉思之中,又突然的道:“大王,前天晚上臣宿于百姓家,见过此虫,它一直发呆坐于身前的门槛之上,不和我们搭话,所以臣忽略了。”文王望向这个青年,随后面向商辅道:“商辅,这个不怪你。”随后走上站于这个青年的身前,青年正要跪下,文王立即扶起青年道:“不必行如此大礼。”文王望向青年身后的棺木,轻声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青年答道:“回大王,草民是县令曹斌留下的唯一的儿子,草民叫曹爽。”文王望向曹爽身后的棺木,再见曹爽是一身的孝服,顿时是明白了。命站于身后的衙役将曹县令的尸体抬出来,摆放于县衙的大门口。曹爽立即扑上前,是泣不成声,呼道:“父亲啊!”文王站于一旁道:“曹公子,你要节哀。”曹爽抬眼望去,望向站于身前的文王,跪下道:“大王。”文王扶起曹爽道:“回去将你的父亲安葬了吧。”曹爽退后几步,望向站于身前的文王,拉着灵车离去。

    文王免除三年赋税,并望向走出城的曹爽,心里自是有所感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