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度过灾荒之年

    第二百三十章:度过灾荒之年 (第3/3页)

,心事重重的进入县令府邸。商辅进入道:“大王。”文王站于几案之旁道:“漳水大旱,你携带寡虫之旨意返回邯郸,运来赈灾粮,解决百姓之饥荒问题为之首要。”商辅躬身退出,驾车奔回赵国的都城邯郸。

    文王集合官吏及其壮力修建义仓,解决百姓的吃穿问题,度过灾荒之年。整顿吏治,诸事繁多以民生第一,心怀天下,安抚百姓之举;其次劝课农桑,水利为诸要;再次刑狱诉讼,晓民以理。三者皆备,为之上品;三有其二者,为之中品;三有其一者,为之下品;三者皆无者,罢官。文王在漳水罢黜无能的官员,杀贪官污吏,提拔有能力且廉洁奉公的官员,并及时的考核这些官员的政绩,根据这些官吏在地方的政绩或以晋升或以贬黜。漳水民生的问题得到改善,赈灾粮运到漳水,建立粥棚救济灾民,发放粮食,灾民得到妥善的安置,解决生计难的问题。赵国的其它地方纷纷效仿,百姓的生活恢复正常,数年之后是丰衣足食,国力强盛。

    文王走访民间,为老者治病,这个时候的文王是游方郎中。在商辅的陪同之下,站于山岗之上,望向岗下的村子。问站于一旁的商辅道:“商辅啊!岗下的村子叫什么名字?”商辅望向岗下的村子,笑道:“先生,岗下的村子名曰文王村。”文王有些好奇的道:“为何?”商辅与文王一同望向岗下的村子,笑道:“先生解决百姓之生计问题,为歌颂其功绩,改名为文王村。”文王道:“这样不好,还是叫做岗下村吧。”

    民舍隐于松柏之中,有炊烟袅袅,这样才有生机。文王与商辅一起走下,林密之处有一条小径,其小径通幽。文王与商辅走在乡间小路之上,其阡陌交错,有万顷良田,其稻苗青青。文王走在田间地头,道:“今年定是一个好收成,丰收有望了。”跟随在旁的商辅看到文王难得有这么的高兴,道:“是啊,先生的仁德已经深入民心了。”它们缓缓的向这个村庄走去,走到石桥处,石桥之下是溪水潺潺。它们站于石桥之上,石桥的周围是树木繁茂,村庄房舍在这青山之下。

    风轻云淡,在一个老宅之前是一片竹林,又有一株老槐树。文王这是走累了,便坐于老槐树之下歇息。一束阳光透过林间射入,如同梦幻一般。一个老农牵着一头黄牛哼着歌谣向这里走来。文王起身走上道:“老乡啊,这里应该是岗下村吧。”老农停下脚步,望向文王道:“老虫家,你一定是迷路了吧。”文王笑着望向站于旁边的商辅,随后望向老农道:“我们是游方郎中,是啊!我们走到此迷了路,还请老乡为我指点。”老农道:“这里以前是岗下村,现在是文王村了。”文王问道:“这里为何叫文王村呢?”老农很是好奇的问道:“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文王则笑道:“你说得对,我们是从邯郸而来。”老农将老黄牛拴在老槐树之下,坐于磐石之上,道:“你们也坐下吧。”文王与商辅坐于老农的周围。老农面向它们讲诉道:“我们这里遭了灾,老天爷是三年不下雨,田地里是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我们这些百姓是活不下去了,被迫离开这片土地。我们的大王是一个仁德的君王,不忍看到我们这些百姓受苦,亲自来到漳水,尤其是涉县,杀了很多的贪官,实粮仓,解决我们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我们百姓都很感激它,改名为文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