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文豪大酒店

    444、文豪大酒店 (第2/3页)

种乐器等。墓顶绘有日月星象,云气缭绕,仙鹤翩舞。壁画构图协调,情节生动,色彩鲜明,为研究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53年墓上方新建保护房,墓志铭镶砌在室内墙上,墓室内建有长20米的隧道,历十六级可达墓底。

    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上,有座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员干部领导下,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址)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2月4日总工会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残酷镇压郑州、江岸、长辛店等地的罢工工人,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英勇就义。其后又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址)杀害郑州分工会负责人汪胜友、司文德。纪念塔于1971年兴建,高63米,好家伙!足有现代高层住宅22层楼之高!塔共十四层(包括地宫,二七等于十四之意即2月7日之义),平面为并联的两个五角形,因此称双塔。塔内有梯可盘旋而上,十二层设有平座,可鸟瞰全市风光。塔内各层办有二七大罢工纪念展览。

    在郑州市西郊的烈士陵园内,有爱国将领吉鸿昌的陵墓。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又名恒立,河南周口市扶沟县吕潭镇人。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师长、第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要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一带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就义,葬于吕潭镇鸿昌学校花园内,1974年移葬郑州烈士陵园。其墓位于陵园正中,用水泥砌成长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鸿昌烈士瓷像。1984年在距墓冢90米处,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上镌刻胡耀邦题写的“吉鸿昌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园内松柏翠绿,庄严肃穆,到此悼念各位英烈,莫不令人肃然敬仰!仿佛这里一个个长眠于此的壮烈英魂依旧在向后人散播着他们未能如愿以偿的灵魂!

    在郑州市北郊大河村西南1公里处,于1964年发现大河村遗址,距离市区1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2~1980年曾进行十一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和遗物。是一处包括仰韶文化(遗址在渑池县、义马北部)、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为住房的遗存,已出土房基二十八座,年代有异,结构亦不相同。房基是东西并列、大小不同的一组地面建筑。据碳同位素测定,距今约五千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房基一墙壁现存高达1米,为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房基中所仅有。大量陶器中独具风格的双连壶,红陶黑彩,轻巧秀致。白衣彩陶出土数量甚多,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为大河村彩陶的一个特点。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制的斧、铲、刀、镰和蚌刀等的出土,高梁、粟和莲子等种子的发现,表明农业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实践和生活来源。现在遗址上辟有复原陈列,再现了大河村居民的劳动、生活场景,为形容我国原始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遗址文化层厚约 2米,最厚处达4米,自下而上分别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