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阴阳教”

    652、“阴阳教” (第2/3页)

却满是阴险狡诈;有的人看不清就认为他很坏,这就是误解;有的人看不清却认为他很好,这也是一种误解。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正反、奇偶、阴阳、黑白、真假、美丑、是非、善恶、上下、内外可以互通互变,请君多加留神,切记要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此次江湖大乱,“四大帮”和“十八教”之间火力相拼,“阴阳教”和“日月神教”却能不动声色、安然无恙,其实此中不过是阴阳教教主和日月神教教主的老奸巨滑罢了。你可以放开肚皮地想一想,趁此武林大乱之机,谁不想消灭敌对势力、一统霸业呢?但是,阴阳教教主和日月神教教主各怀异心,居心叵测,深知此次江湖大乱个中蹊跷,终于都将摇摇欲试的“教派令旗”安放于案,静观时局发展。当然,从阴阳教之中分裂出来的“四大。”已投靠北国契丹,故此他们所倡导的“法教”组织也未参战此次江湖大乱。更何况,这“四大法律轮子”投敌叛国,其自知罪孽深重,人人欲得而诛之。试想,他们还“有脸有胸”回国吗?不仅是“阴阳教”和长安丞相府,就是其他各教派、门派也在暗派武林高手诛杀此等叛贼,所以“四大。”这般“老鼠过街”一流的人物,哪还敢过问中原武林之事?它们只好“偷偷地”背着“猫”或者部分“能捉鼠的狗”去干点坏事!

    事情已发展到这种地步,咱们有必要对这“阴阳教”和“日月神教”细作介绍一下:

    先说说这阴阳教教主黄白黑,人近中年,五十上下,祖籍湖南岳州,炼就阴阳绝世真功,手下弟子八千,坐阵洞庭湖之中的洞庭山。这洞庭山,传说它也被叫成君山、虞山、湘山,还有许多人把它叫做二妃山、湘妃山。据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居住在此处,还有的说秦始皇南巡停泊在此。二妃叫君妃,又叫湘妃,是尧帝的两位女儿,故名君山,又名湘山;舜帝又叫虞舜,故君山又叫虞山;而这个虞山与江苏常熟的虞山是同名不同地的两个地点山名,你可不要弄混淆了!

    据说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虞舜时代,尧见舜德才兼美,便把帝位让与舜,并将娥皇、女英两女儿嫁给了他。婚后,夫妻恩爱,舜常外出巡视江河,治理山川,开拓疆土。一次,舜南巡到这洞庭湖君山,娥皇、女英见夫君久出未返,四处寻找,登上君山,忽闻虞帝死在苍梧之野,即死在九疑山,二妃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上,天长日久,竟变成了斑竹。后来,二妃因悲恸而哭死于君山并葬此。这漫山遍野沾有血泪痕迹的翠竹便被世人称为‘斑竹’、‘湘妃竹’,这山当然又可以叫做二妃山喽!可有人认为若叫它君山,倒不如叫哭君山、哭虞山。这是一段悲凄的传说,更增添了洞庭山的传奇色彩。

    阴阳教教主黄白黑率众聚集此地,不仅因为这里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易守难攻,更因为君山曾有帝王巡视,他也大有借光“称君称帝”之意。竟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家和“狂想主义者”!唐朝刘禹锡曾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述君山和湖水的景色和秀丽姿态。这“白银盘”就是指洞庭湖水,“一青螺”便是这洞庭山。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