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一、始计篇

    758:一、始计篇 (第2/3页)

吴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穷兵黩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越国在袭击吴国条件成熟时,采取了乘虚捣袭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吴军以致命的毁灭性打击,最终战胜了吴军,取得了灭吴之战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的全部过程中,越国战胜敌国的许多策略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军事思想相符合,所以说这是始计篇的著名战例。当然,古今中外,符合始计篇的战例远非这些。有机会,我们还会作以研讨。”

    讲到此处,慕容天水又随手拿起《曹操注孙子》,翻开第一页,解说道:“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少机警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任洛阳北都尉。东汉末,镇压黄巾起义,壮大了自己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进位为丞相,后封魏王。公元220年,魏王崩天,其子曹丕建魏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东汉灭亡。曹操一生‘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他依靠战争手段取得半壁江山,深知研究军事的重要性。他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自作兵书十余万言’,只可惜至今已大多失传,只有《孙子注》被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它是现存《孙子兵法》注释中最早、最好、最有特色的一种。在大约三百多条注释中,曹操充分肯定和阐发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并根据秦汉以来战争的特点与他自己实战经验加以补充和发挥,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在三国鼎立的盛大战场上,曹操一方面‘观兵书战策多矣’,另一方面他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长于选将料敌,善于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这是他以弱胜强,往往置强敌于死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研习《孙子兵法》,应和《曹操注孙子兵法》相辅相承,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入领会《孙子兵法》的精髓之所在。下面不请各位将士,听我读一读曹操的孙子注。”

    “曹操说:所谓‘计’,就是要把选用将领、了解敌情、估算作战的区域与用兵的多少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易等事项,在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