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江南出才子

    909、江南出才子 (第2/3页)

而别具风格(《苏州园林》)。

    虞山顶上有一座剑阁。据说剑阁在明朝末年就有,后毁坏了。现存的是1989年在原来遗址上重新修建的。从剑阁沿着陡峭的石阶下到100米处,可看到山峰裂成两半的“剑门”。相传,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工匠干将、莫邪夫妇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炼成锋利的雌雄宝剑。干将将被后人称作“莫邪剑”的雌剑献给了吴王阖闾,吴王在此试“莫邪剑”是否锋利将山峰劈成两半而形成剑门。这个故事和苏州虎丘“吴王试剑石”故事版本一样,只是地点不同。故事的真实性当然并不重要,毕竟虞山上剑阁和剑门的来历能给人们平添不少乐趣,使外地的游客因为它而对常熟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说你。

    南下万里长江百里之遥,千顷尚湖东北畔,“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西北走向至南东”。这座依湖而立的青山,便是为纪念周太王次子虞仲而改称虞山的乌目山。时至今日,这虞山已座落在江苏苏州市常熟县市西北。此山高约200余米,长约9公里(Km)。由西至东,形如卧牛,南临尚湖,东端伸入城中,旧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南山以岩石为胜,有剑门奇石、宝岩、石梅等。北山以山涧著名,有秦坡、桃源等。山上还有小云栖寺、兴福寺、维摩寺及言子墓、仲雍墓、赵王坟、黄公望墓、翁同和墓、曾孟朴墓、瞿景淳墓,柳如是墓、钱谦益墓(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之间存在着一段凄美的传奇爱情故事。其后他们俩的墓在虞山南麓遥遥相对,远远相望,至死未得相聚合为一墓。)、王铁墓、王石谷墓、读书台、辛峰亭、珠联洞等文物名胜古迹。山中苍松翠竹,清涧奇石,风景秀丽迷人,为江南名山之一。“江南出才子,山中多隐士”,很快你就会亲身体会到,此话果如其然哉!

    言子墓,在虞山东麓。言子(前506~?)名偃,字子游,常熟人。为孔夫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擅长文学和礼乐,开创南方文化,故又称之为“南方夫子”。其墓依山建造,由下至上用石阶连接。墓前为石牌坊,横额上刻“言子墓道”,坊门内影蛾池上跨石拱桥一座,名文学桥。过桥第二道石牌坊,正面横额是清乾隆帝所书“道启东南”。沿石阶而上,至半山亭,亭悬康熙帝书“文开吴会”额。西侧各有石亭一座,亭内均立有御祭文碑。再往上即坟冢,围以石圹,前有墓碑,上刻“先贤子游言公墓”,明末重立。

    仲雍墓,在虞山东麓。仲雍又称虞仲、吴仲,是周太王次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泰伯成为当地君长。泰伯死后,由他继位。仲雍死后葬常熟的乌目山。吴人为纪念虞仲,便把乌目山改称为虞山。其墓依山而造,墓门在北门大街,正面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背面刻“清权坊”。坊旁稍后即清权祠。墓前有四块墓碑,为明清时补立,正中一块为明崇祯巡按御史路振飞所立,上刻“商逸民虞仲之墓”。为虞山最早的古迹之一。

    小云栖寺,一名白云栖禅院,又名松泉寺。在虞山西麓。建于清康熙年间。寺内原有望湖楼。寺后有一山洞,深丈余,左面有石崖覆盖如屋,右面泉水从石坎中溢出,汇成池沼,碧水盈盈,清澈见底。泉水甘洌,故称洌泉,又名露珠泉,石壁上嵌有“天下名泉”、“露珠泉”两碑。洞顶出口处有百年怪树一株,横卧地面,形如醉汉跌石;又有古藤一枝,为明代所植,围粗一抱,分为数枝,曲结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