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杀谁才能消解六国之民的怨愤?

    第6章 杀谁才能消解六国之民的怨愤? (第2/3页)

知赵子虎的秘密呢?

    韩非解释道:“此事,子虎公子确实未曾向臣提及,但日常言行中难免露出心迹,臣早已察觉不妥,多年来数次试探询问,皆被子虎公子搪塞,口风甚紧。”

    “直至前两日,子虎公子在酒醉之际,玩笑般询问为臣,可有携家带小出海逍遥之念,便如那殷商遗臣箕子!”

    嬴政恍然,这就说得通了。

    韩非老辣,大智通天,能看出赵子虎心迹,倒也不奇怪。

    而那殷商遗臣箕子,则是能说明很多问题。

    周武王伐纣灭商,殷商宗室贤才箕子,不愿为周武王之臣,便带着心怀故国的殷商遗老遗少,出海东渡至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做了个化外之王,一直到现在,箕子朝鲜还挺牛呢,没向大秦臣服。

    而韩非,其实也是韩国宗室子弟,与箕子的命运颇多相同,国家没了还险些被老同学李斯害死在秦国,是赵子虎的出现,才让他阴差阳错捡回一条命。

    另外,赵子虎也是大秦宗室公子,他不看好大秦国运,想趁着御驾东巡至大海,拉着同命相连的老师韩非,效仿箕子出海,就很合理!

    “怂娃哪来的怪心思……”

    嬴政捋着胡须沉吟良久,才又缓缓开口道:“秦以法家强盛,卿之法家学说,朕更推崇研读,常以此治国。”

    “而今,大秦一统诸夏,卿之学说居功甚伟,不比商君书的功劳小,因何他学透了,却觉大秦国运将至?”

    韩非听着这饱含溢美的言语,却没有什麽自矜之色,反而神色凝重的反问道:“陛下当真认为法家,能让大秦国运昌盛吗?”

    “然……”

    嬴政下意识颔首,口中也给出答复,但嘴巴张开后,似乎又想到什么,说出来的‘然’字,突然变得底气不足。

    韩非见他如此,便揖手道:“关于法家,臣曾与子虎公子有过辩论,子虎公子所言虽荒诞不经,可事后臣细细想来,却觉颇有道理。”

    “他言,秦非强在法家,而是强在变法,想要常盛久昌,便需因时适宜。”

    “而陛下一统诸夏,这三年来虽有变法,虽是谋略深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