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和帝的安排(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和帝的安排(下) (第2/3页)



    近日业已收到探报的凛朝,蠢蠢欲动之势,随之见消,南境溱、凛两军冲突、试探之举锐减,凛军甚至有大规模后撤之态。

    都是源于蒙鏊在镇北关外的这一战,所展现出的决绝和狠辣。

    北律中军被破,受到打击和震慑的,可并不止北律一方。

    他们现在最该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添柴加火,进一步巩固和宣扬大溱的强横,威服四夷。

    如此,才能更加从容的,来解决内部问题。

    而不是在此时,行拆台之举,使大溱内忧未靖,外患纷至。

    然则梅长卿还是太过小觑,或者说理解不了泰和帝的自信和高傲,而且直接引火烧身,嗯……也不对,他不引,这个火也得落在其身上。

    不然泰和帝升他做这兵部尚书,又召他来此,也就没了意义。

    泰和帝应旻的自信,并不仅在其以为自己诸事皆能,相比于此,他更相信自己的识人之能、用人之能。

    是以他对梅长卿的话,并不以为忤,而是饶有兴致的看了梅长卿一眼,再道:“梅卿既然可以看到这些问题,便也必有解决之法。一样的领粮领饷,总不能百人之责,尽付一人之身,梅卿以为然否。”

    梅长卿心里暗叹苦笑,却只得起身回应,“陛下圣明。只是臣一时片刻也难有妥善之策,可否容臣几日时间,集兵部上下之智,定一良策,再行奏禀陛下。”

    “嗯。准你三日。”泰和帝尚算满意的扣指定下,给了梅长卿三日时间。

    不过梅长卿却是并没有觉得轻松哪儿去。

    这次出征粮草应用几何,沿途如何行军、补给,灑朝情况如何,哪里适合出兵,该选将正辅几员,如何搭配,是四府之军各自为战,兵分多路好,还是拢成一军,该在获得怎么战果时候止兵,万一僵持不下又待如何,等等……

    大事小情,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情况,只给三日时间推演准备,怎么都算太仓促了些。

    然而这还没完,不待其领旨,泰和帝便再道:“此役便以你为主帅,余下辅将,也以你所需调度,中州以南诸将无不可用,二十为限。”

    “另外,镇北第三军郎将秦煜,你也一并带去,朕会命行台予其调令,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