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 (第2/3页)

元。你可以试试为下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悄悄告诉你。你的试卷,距杏榜题名只差了一个圈。」

    大明会试阅卷,不是单人阅一卷。为公平起见,考官们会集体传阅每一名考生所作的三份卷子。

    如果觉得可取,便在卷子旁画一个圆圈。最后以圆圈的数量确定拔贡名单。

    常风在一旁问:「李大人是否能透露下,我差几个圈?」

    李东阳尴尬的一笑:「差了好多好多个圈。」

    常风乡试就是榜尾。

    他的才智不一定比题名的贡生差多少。但贡生们都是全职读书应试。

    常风则只能抽出晚上的空备考。「差了好多好多个圈」并不奇怪。

    常风拱手:「李大人,王小兄弟。我先回锦衣卫当差了。再会。」

    王守仁回了府。

    老爹王华连忙迎了上来:「中了嘛?」

    王守仁微笑着回答:「没中。」

    王华怕儿子想不开,开导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万万没想到,王守仁竟笑道:「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父亲放心,我很看得开。人这一生,哪能事事一帆风顺?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王华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你比你爹强啊!成化十七年会试放榜前。我胡思乱想,打定主意若杏榜无名,就跳进永定河自尽喂王八。」

    「幸好拔贡得中三十三名,殿试又连登状元。」

    三月初一,殿试如期举行。金榜揭晓,一甲第一毛澄,第二徐穆、第三罗钦顺。

    弘治帝很重视抡才大典。专门召见了一甲前三。又从二甲随便挑选十人,三甲随便挑选十人面君奏对。

    一众新科进士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尽显才学。

    弘治帝万分满意。

    这日早朝。弘治帝夸赞李东阳:「李东阳这个会试主考尽职尽责。给朕选拔了近三百名合格的贡士。」

    「朕亲自考察了他们的才学,个个都是朝廷亟需的人才。」

    弘治帝顿了顿,问常风:「常风,名落孙山的滋味不好受吧?」

    常风拱手:「禀皇上,臣才疏学浅,杏榜不第乃意料当中。臣处之坦然。」

    弘治帝笑道:「坦然二字极为难得。诸卿,常风是朕的宠臣。但李东阳丝毫没偏私。」

    「同样未中的,还有李东阳好友王华之子王守仁。」

    「说明李东阳主持会试时一视同仁,无半分私心。」

    「如此大公无私,朕定要升赏。拟旨,升李东阳为礼部右侍郎,仍兼任侍讲学士。」

    李东阳从五品翰林学官,直接高升为了三品部院大臣,跻身「部堂」之列。

    距离入阁就只差一步了!

    就在此时,一名黄河汛兵飞跑进奉天殿:「河汛!河汛!」

    大明只有两类士兵可以无旨直入皇宫。

    一是传递军情的红翎信使。二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