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对常家感恩戴德的刘瑾

    第191章 对常家感恩戴德的刘瑾 (第3/3页)

监兼任。

    领班一般由宫内监丞兼任。

    正如常恬所言,刘瑾有了东厂的身份,就等于成了厂卫中人。

    李广就算打狗也要看主人。

    刘瑾听了这话,刚止住的眼泪又开始哗哗的淌:“呜呜呜!常爷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若有我得势之日,我定厚待常家!”

    “谁敢跟常家为敌。我把他全家男丁抓进宫阉了当宦官!”

    常恬笑嘻嘻的说:“好,好!你赶紧趴床上养伤。养好伤才能想法子得势啊!”

    刘瑾道:“我听小姑姑,不,小糖糖的。我趴着。”

    常恬蹦蹦哒哒的走了。

    一旁的魏彬感慨:“刘公公,您跟宛平郡主真是姑侄情深啊!”

    刘瑾没有说话,心里却道:是父女情深!

    入夜,李东阳府邸。

    李东阳摆了一桌酒席,跟谢迁宴请常风,表达感激之情。

    李东阳举起酒杯:“我知道,昨日看似风平浪静的京城中,一定是暗流涌动,惊险万分。”

    “全凭常同知将我们拖出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常风摆摆手:“李阁老言重了。我只是略施援手而已。”

    大人物之间的对话,一向是点到即止。

    常风既没有夸耀自己的功劳,也没否认自己对李、谢施了援手。

    做人就是这样。帮了他人,别在他人面前一个劲的邀功。那样只会招人烦。

    谢迁也举起了酒杯:“我们二人对常同知的感激之情,全在酒里了!”

    弘治帝让李东阳、谢迁宴请常风,自有深意。

    他的用意是,让阁臣与锦衣卫头子多多交往,以后通力合作,保弘治盛世于长久。

    历代皇帝,都极为反感阁臣与厂卫中人交往。

    弘治帝却反其道而行之。怪不得后世评价,弘治朝的锦衣卫,是大明历代锦衣卫中最为平和、仁慈的。

    也怪不得后世之人诟病弘治帝纵容文官。

    帝王的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但又有几个后人能够真正说得清?

    谢迁是朝中出了名的大忽悠。除了忽悠人,他还善于讲笑话活络气氛。

    只要有谢迁在,气氛一定是欢声笑语萦绕。

    他属于那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儿。

    酒过三巡,谢迁讲起了笑话:“我幼年时,家里请了一个先生。先生跟家父再三叮嘱,每顿饭多准备点豆腐。”

    “他还自言,豆腐就是他的命。”

    “家父一向尊师重道。顿顿都给他上豆腐。”

    “到了十二岁,他就不教我了。另谋了个馆。”

    “成化十一年,我中了状元。家父把他请到家里,设宴款待。”

    “先生大快朵颐,把桌上的鱼肉吃个精光。撑的大肚子溜圆,得扶着墙才能走。”

    “家父问,先生不是视豆腐如命么?”

    “先生答曰,见了肉,要命干嘛?”

    常风和李东阳大笑不止。

    谢大忽悠还会讲荤笑话。

    见了肉不要命的笑话讲完,他又讲了另一个:“以前我有个邻居,养了个女儿生得如花似玉。”

    “到了十六,来提亲的有两家,张家和李家。”

    “张家富裕,儿子长得丑,狗见了他都嫌他磕碜。”

    “李家贫穷,儿子长得貌赛潘安。”

    “我邻居问女儿,愿意嫁给谁。”

    “女儿答:我能不能一女嫁两夫,白天在张家吃饭。晚上去李家睡觉?”

    常风和李东阳又是一番大笑。

    酒宴吃罢。三人又对坐喝茶解酒。

    谢迁和李东阳不再说笑话。而是收敛笑容,讨论起治国大政来。

    有一说一,常风虽然精明强干,但他这十年来干得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秘密差事。

    对于治国大政,他一知半解。

    李、谢讨论治国大政,他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听着,发出“哦哦”,“这样啊”,“对对”一类的感慨。

    常风感觉,李东阳和谢迁在治国理念上都很保守。

    他赫然发现,为何弘治帝想让李、谢入阁了!

    弘治盛世已渐入佳境。对于幅员辽阔的大明帝国来说,如今最需要的不是革新之臣,而是守成之臣。

    保守,有时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常风心中暗道:昨日那一番折腾,又是抽丝拨茧,又是蝇营狗苟.都是值得的。

    做事的成与败或许不是最重要的。

    值得,才是最重要的。

    不值得的事,就算成功,也是失败。

    值得的事,就算失败,也是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