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 (第3/3页)

    黄元虽出身棺材铺,但已做了许久的皇亲,情商见长。

    低情商:狗屁不通。

    高情商:一言难尽。

    张璁属于资质平平但很努力的失败做题家。

    他今年二十六岁,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会试。接下来,他会连考七科不中。直到四十七岁才得中进士,步入官场。

    此人,乃大明历代首辅中,最为大器晚成者。

    且说常风与黄元等人正在探讨制艺文章。

    与此同时,两个南方举子来到了京城。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唐寅,字伯虎。

    一个名叫徐经。

    唐寅,三十岁。时人评其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才子的命途很坎坷。

    二十五岁那年,唐寅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离世。妹妹自杀身亡。

    除了他,全家死光光。差他一个就销户了。活脱脱一个大明版“福贵儿”。

    这个命运坎坷的人,堪称当世大才。

    全家死光光后,唐寅一度很是消沉。整日借酒消愁,以书画宣泄自己心中的悲伤。

    这一消沉就是四年。

    他的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徐帧卿为了让他振作,鼓动他参加去年秋天的应天府乡试。

    乡试考完,三人给唐寅摆酒。

    唐寅多喝了一杯,口吐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这句话听上去是在吹牛逼。

    解元,乡试榜首,全省第一。

    乡试是全省最聪明的一群人的比拼。唐寅得多自信,敢说自己能拿全省第一?

    祝枝山是个坑货队友大嘴巴。把唐寅的酒后狂言传了出去。

    整个江南士林都嘲笑唐寅狂妄,是狂生妄人。

    然后,乡试桂榜揭晓。众人傻眼了。唐寅果然位列第一,高中解元。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会控分,更怕学霸能预测名次。

    中了解元,自然要进京参加会试。唐寅心想:我三十岁的人了,弄个状元身份、翰林官职玩玩,也算没有虚度一生。

    那就去京城吧。

    于是去年深秋他踏上了进京之旅。

    出发不久,他偶遇了徐经。

    徐经,江阴人。实打实的地主老财,有钱人!

    江阴徐氏,是江阴最大的地主。那真是良田千顷、米面成仓、树木成林、米面成仓、煤炭成垛、金银成箱、骡马成群、鸡鸭成栅、鱼虾成池.

    唐寅是江南读书人的偶像。徐经是他的小迷弟。

    徐经请求唐寅与他同行赴京,并拍了胸脯,表示可以包唐寅一切花销:咱们一路上住五星级酒店;坐奔死,绕死来死,绝对不坐马自达;排解寂寞找歌儿舞女,都找最高端最贵的!

    如此好事,唐寅怎么可能不答应?既能有一趟舒适的进京之旅,又能每天屁股后面跟个小迷弟。

    他干什么小迷弟都捧臭脚:“牛逼,牛逼,真牛逼!”满足他的虚荣心。

    唐寅、徐经结伴而行。二人一路游山玩水,挥金如土,寻花问柳。终于在今日到达了京城。

    唐寅看了一眼京城的天,心中暗想:呵,区区会试,何足挂齿?真正的考验是殿试。

    唯一悬念是,本科我能当状元还是榜眼——大明会不会有一个比我更聪明的读书人。

    翌日,御门早朝。

    常风虽有半月大假,但早朝还是要参加的。

    他突然发现,君臣不到一年未见,龙椅上的弘治帝身体越来越差了。

    弘治帝动不动就咳嗽,脸色也发黄。说话气息微弱。一道旨意下一半儿,萧敬就要给他捋后背顺气。

    要知道,弘治帝今年才刚满三十岁!

    看他是气色,倒像是个久病老人。

    太祖、太宗都是工作狂。一个活了七十一,一个活了六十五。在古代算是高寿了。

    因为二人都是久在行伍,武人身板,身体刚刚的。

    弘治帝自小在宫中长大,弱不经风。他每日早朝、午朝、大小经筵安排的满满当当。

    他还作死,效法太祖、太宗批阅奏折到子时。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

    这种卷法,不把身体卷坏就怪了。

    工作狂,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常风见弘治帝的样子,十分心疼。毕竟是君臣情深。他暗想:下次单独面君,一定要提醒皇上保重龙体。

    萧敬终于喊出了“散朝”,他搀着弘治帝离开龙椅。

    一众官员们走向御门外。

    半个月后就要会试了。常风低着头,琢磨着八股文章的用词。

    不知不觉,他跟一名三品文官肩并肩走到了一起。他并未察觉。

    这三品文官是礼部右侍郎,程敏政。

    马文升突然一把拉住了常风:“常小友,且慢行。”

    常风问:“马老部堂,有什么事嘛?”

    马文升没有立即答话。等程敏政走远了,他才压低声音说:“刚才你跟礼部的程部堂并肩而行。他是此次会试的主考。”

    “被言官们看见,又要有风言风语。万一你会试拔贡.朝廷官员的嘴,碎得跟市井泼妇一般。得避嫌啊。”

    会试一向是礼部负责的。右侍郎程敏政当主考,是次辅李东阳举荐的。

    常风道:“我疏忽了。多谢马老部堂提点。”

    说完,常风抬头看了一眼程敏政的背影。

    常风不知道,去年秋天他在盐池负责军粮事务时,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应天乡试主考梁储阅卷完毕后,将解元唐寅视为天人。

    当学官的,见到当世英才的文章自然爱不释手。

    梁储一时兴奋,将唐寅的卷子誊抄了一遍。派人进京送给了好友程敏政,奇闻共赏析。

    程敏政看了唐寅的文章,亦将唐寅视作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这小伙子行!好文章啊!

    程敏政此时下朝,并不打算去礼部衙门。而是准备回府,让仆人给唐寅传话,让唐寅去他府上拜见。

    他想见见唐寅这位名冠江南的大才子。最好能顺手收成约定门生。

    约定门生,是大明的科举习惯之一,约定俗成。

    大明的文官最喜欢当考官。搞政治嘛,需要人脉。所谓人脉无非“门生故旧”四个字。

    譬如会试,考官给哪个学子的卷子拔了贡。他就是哪个学子的“座师”。

    以后学生当了官,就要跟座师一条心。同患难、共进退。

    后世的运输大队长,就爱搞老师、学生这一套。用师生关系维护政治利益集团。

    约定门生,则是门生中的特例。

    打个比方。唐寅名气很大,文章冠绝天下。程老头一看,嘿,这年轻人行啊!我得提前下手,把他搞到我的人脉圈子里来。

    在考试之前,程老头会找到唐寅:小唐啊,你文章蛮好。不过考试这玩意儿,不光看实力,还看运气。

    文章好,运气差,名落孙山的人有的是。

    不信你看隔壁学士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他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但考了两科都没中。

    不过你放心。遇到我这个伯乐,你的运气就来啦!我是这届主考官。我包你能中!

    按照剧本,接下来唐寅会跪地磕头,感激涕零:多谢程大人抬爱。今后您就是我的老师。师徒如父子。今后您就是我干爹!不,亲爹!比亲爹还要亲!

    等会试放榜,殿试连登。唐寅做了官儿,就要唯老师程敏政马首是瞻。当老师最忠诚的门下走狗。

    程敏政要是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的闺女未出阁,还会做媒介绍给唐寅。大家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文官们的一个个大、小利益集团,大、小圈子,就是这么形成的。

    一句话,搞利益集团要从约定门生抓起。

    不过,大明最近十多年,无一名会试考官敢收常风当约定门生。

    常风以前是锦衣卫的大掌柜,如今虽权力不如前,也算二掌柜。人家根本不吃你们官场老油子的这一套。用不着巴结你们。

    再说了,万一主考官巴巴跑去跟常风约什么定。常风转头跟大老板弘治帝告状:这一届的主考官徇私舞弊。

    那主考官会吃不了兜着走。

    弘治十二年会试考生常风散朝后回了家,继续备考。

    主考程敏政则回了府。等待江南才子唐寅上门。

    一场弘治朝的科举舞弊大案,即将上演。

    (《抬棺西征》终,明日开启新卷《唐寅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