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王守仁登场

    第386章 王守仁登场 (第2/3页)

,能够平定叛乱嘛?”

    王守仁答:“能。”

    戴德孺追问:“凭什么这么肯定?”

    王守仁铿锵有力的答了一句话。这句话日后被载入了史书。

    “吾在此地,叛乱必平。”

    不知为何,戴德孺竟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千军万马也难带来的信心。

    戴德孺正色道:“请抚台大人吩咐行事。”

    王守仁问:“临江可有驻军?”

    戴德孺答:“有一个千户所。但不受地方官节制。”

    王守仁指了指自己的官服。他的官服里鼓鼓囊囊的:“我有王命旗牌在身。可调动江西全部卫所军。”

    王命旗牌是两样东西。一样是方旗,一样是圆牌。平时挂在两柄长枪上。

    这东西相当于戏文里的尚方宝剑加调兵虎符的合体。

    之前地方督抚可凭皇帝赐予的王命旗牌便宜行事,还可调动当地驻军。

    王守仁是在撒谎。

    正德帝为了打压文官势力,早就将颁给各地督抚的王命旗牌收回了。他怀中揣着的,不过是刚才在大街上捡的一块茶楼木幌子。

    戴德孺却丝毫没有怀疑:“有王命旗牌在就好调兵了!我立即去告知临江驻军!”

    临江驻军有一个千户所。按名册乃应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但吃空饷是明军的传统艺能。临江千户所实有人数也就七百。

    这七百人中,又有四百人已经脚底板抹油溜了。剩下三百人还没来得及跑。

    这三百人选择留下来追随王守仁。王守仁在江西,属于戏文中诸葛孔明一类的人物。所有人都相信,跟着他打不了败仗。

    三百人在府衙门前集结完毕。

    戴德孺问王守仁:“下官这就安排弟兄们上城守卫?”

    王守仁的话却让戴德孺惊讶万分:“不,我们撤退,离开临江府。”

    戴德孺目瞪口呆:“王抚台让我们跑?”

    王守仁却道:“不是跑,而是转移。我的确要平叛。但平叛之处不在临江,而在吉安。”

    江西吉安,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说句题外话,五五大授衔,吉安出了四十六位将军,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圣地。

    正德十二年,王守仁平叛时曾在江西客家人中恢复了保伍制度。类似于后世曾国藩搞得团练武装。

    后来正德帝收夺兵权,自然不会允许地方督抚训练的民兵存在。

    江西的三万“伍兵”,被卫所军压缩收编成了三千人,给了三个千户所的编制,驻地就在吉安。这三千人中,有一半儿是吉安当地人。

    王守仁下船来临江的目的,并不是打临江格勒保卫战。

    王守仁想去吉安,但局势混乱,一路上不知有多少土匪山贼歹人会趁火打劫。他一个人去吉安,恐怕人还没走到就被人劫了。

    他来临江府的目的,是找个几百号保镖,护着他去吉安。就酱。

    戴德孺感觉自己被王兵仙涮了。但转念一想,或许王兵仙的确有破敌之策呢?

    想到此,戴德孺道:“我等全凭抚台大人差遣。”

    王守仁大手一挥:“开拔!去吉安!”

    且说京城方面。

    这几年常风跟王妙心苦心经营南镇抚司,那可不是白给的。

    宁王叛军的情报在南镇抚司的档房可谓是汗牛充栋。

    豹房之中。

    正德帝正在听常风和王妙心汇报宁王叛军的详况。

    常风道:“禀皇上。宁王叛军号称十六万。实际人数在十万左右。其中一万乃是宁王府护军。剩余九万皆为江西当地的地痞无赖、土匪盗贼。”

    “宁王手下大将共有三员。凌十一,闵二十四、吴十三。这三人皆是盗贼头领出身。不懂兵法,也未打过正经的仗。”

    常风一通禀报,正德帝心里乐开了花。

    很明显,宁王手下是一堆乌合之众。那朕率领天兵,平定藩王叛乱,史书留名岂不是手到擒来?

    正德帝此次南征有两个目的。一是捅了文官老巢。二是建立平叛的功勋,流芳百世。

    常风又道:“本来单凭江西卫所军的力量,完全可以扑灭宁王叛乱。至少可以将叛乱压制在江西境内。”

    “可惜南昌镇守太监衙门最近将几个主力卫所从江西调往了福建备倭。”

    其实,此事是正德帝授意的。宁王叛乱不搞大,还怎么显得他能征善战?

    正德帝问:“宁王的粮饷如何?”

    常风答:“宁王这些年虽用尽了一切龌龊手段敛财。但敛财的范围始终在南昌附近几个府。南司测算过,他手中粮饷最多能支撑十万叛军半年所需。”

    正德帝频频颔首:“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