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战斗中成长

    第四章 在战斗中成长 (第2/3页)

。他知道,石勒最后肯定会征求他的意见。因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版权拥有人,就是他祖宗。

    此人就是汉人张宾,张良的后代。果然,石勒最后把目光扫在张宾的脸上: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张宾胸有成竹,首先指出不能投降,这点已是大家的共识,不需解释。然后指出进军江淮的错误,原因同前文分析。最后指出:如果退军,晋南方军队不会追击,因为司马睿本来就是想偏安南方,把人赶走就行了。我们的根据地,在北方。

    分析一下北方各地的形势,关中、并州、幽州均有西晋比较强劲的残余势力,匈奴刘汉的其他方面军也均对这些地方虎视眈眈,不适合我们立足。因此,我们要去的地方只有一个。

    邺。邺城,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地势险要,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若北据邺城,定能据势争天下。

    一席言毕,全场鸦雀无声。沉默,代表赞同,代表敬佩,也代表对自己短视的反思。

    邺,原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韩馥、袁绍前后为州牧居地。204年,曹操破袁氏残余势力,领冀州牧,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继而为丞相、魏公、魏王。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昌,实际政治中心是邺城。自此之后,邺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除曹魏外,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

    石勒依张宾之计,回军北上,一鼓作气长驱至邺。邺城守将拼死抵抗,一时难于攻下,刚刚恢复军力的石勒不敢在此长期消耗。

    又是张宾,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B计划:邯郸(河北邯郸市西南)、襄国(河北邢台市西南),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可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然后派兵四处扩张,再图邺城。

    石勒欣然应允,进占襄国,以此为据点,分兵攻取了冀州的几个郡县,抢夺军粮物资等送到襄国,算是站稳了脚。

    此时,石勒名义上还是匈奴刘汉政权的属将,这么大一支方面军从南到北的活动,不给上司报告一下,有点说不过去。

    石勒给名义上的上司刘聪上表,报告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状况,自然还是与刘汉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然后又报告了自己军队的活动情况。

    刘聪回信,对石勒为匈奴汉国开疆扩土的行为表示赞赏,对取得丰硕战果予以表彰,并希望石勒再接再厉,为汉国再立功勋,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匈奴汉国建国9周年庆祝大会的胜利召开。

    光口头表扬不行,还得来点实际的,刘聪还加封石勒为都督冀、幽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上党郡公。反正你要占那地方,我就封你当那个地方的话事人行了,相当于普大帝封卡德罗夫为基辅市市长,一笔无本买卖,你好我好大家好。

    3.攻灭幽并二州

    石勒占据了襄国,相当于与一个恶汉做起了邻居。

    西晋的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早就将河北大地视为禁脔,侧塌哪容他人酣睡? 312年12月,王浚组建部队进攻襄国,主帅,是自己的鲜卑族外孙。

    段疾陆眷,王浚的盟友兼女婿段务勿尘之子。段疾陆眷携大将段末波,率5万鲜卑铁骑风卷残云,一路杀到襄国城下。

    鲜卑铁骑的彪悍战斗力,令所有人胆战心惊。实力决定打仗方式,城外,段疾陆眷毫不掩饰主动进攻的意图,公然大造攻城工具。石勒忧心忡忡:要不,咱们全部出城,与鲜卑人决一死战?

    无人应答,如同当年面对拒水断桥的张飞的曹军,全都怯阵。不要害怕面对风险,害怕,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困难找张宾。张宾不仅是个优秀的战略家,战术方面也玩儿的挺溜:鲜卑人最强悍的部队,是段疾陆眷堂弟段末波部,可趁段疾陆眷全心全意攻城时,我军从暗门冲出去,全力冲击段末波的军帐,可一战定乾坤。

    对,这叫攻其不备。城外,段疾陆眷已发动全面攻城,鲜卑人心思全放在城门哪天可攻陷上,从未想过防守之事。石勒,趁机命大将孔苌率一帮敢死队员,从暗门杀出,直扑段末波军帐。

    段末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然而,这名鲜卑硬汉的战斗力惊人的强悍,面对偷袭,短暂的慌乱后,回身接战,居然越战越勇,将孔苌的敢死队又生生给摁回了城里。

    敢死队被摁回,说明还是不敢死,张宾的战术计划要落空?看似是。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又会随时产生。这次,上天给石勒送来了一个绝好的战机。

    这个战机是,段末波被关在城门里了。

    怎么回事儿?段末波勇猛过度,把孔苌的敢死队摁回城内,自己杀得性起,居然单枪匹马的也追杀进了城里。这下好了,城门一关,段末波成了短路波。

    老王小时候跟小朋友在外干架,占上风打的小朋友直往家里逃时,也知道追到人家门口就不能再追了,因为明白,追进门去指定挨捶。电影《八佰》里有个场景:日军攻击四行仓库,一小队日军冲进仓库,仓库门突然放下,国军勇士们关门打狗,一阵乱枪,全歼入库日军,令观众大呼过瘾。真正的史实?

    真正的史实,正好相反: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国军进攻日本海军驻上海虹口的司令部,立志将日寇赶下黄浦江。日军司令部位于十字路口的堡垒型建筑中,建筑呈口子型,中间是2200平米的操场,可同时容纳千人。周围配备了营房和仓库,建筑的塔顶架设了多门重型火炮,可谓密不透风,易守难攻。担任主攻的张治中将军的88师虽然号称德械师,装备不过是体现在钢盔和轻武器上,重武器严重缺乏,面对日军司令部800厘米钢筋混凝土外墙,火力不足,始终攻击不下。8月15日凌晨,88师先头部队的一个营一个排突破东江湾路,奋勇冲进日军海军司令部大门,与大部队脱离,被日军关闭电动门堵在司令部内。半个小时后,勇士们全部壮烈殉国,令人泪目。

    与大部队脱离被围,是最危险的战境,何况是单枪匹马。段末波被俘,鲜卑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被石勒打破。诸将纷纷要求将段末波斩首示众,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而石勒,现已不是一个动辄喊打喊杀的莽夫,早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辽西鲜卑与我们素无怨仇,只是被王浚所驱使。犯不着为杀掉段末波一人而结怨鲜卑,如果将他放还,鲜卑必将感激我,王浚也就指挥不动他们了(必深德我,不复为浚用矣)。

    石勒随即与段氏讲和,答应放还段末波。段疾陆眷感激涕零,更送了马匹和金银作为礼品,与石勒结盟。为表示诚意,石勒特意派侄子石虎去鲜卑军营,与段疾陆眷结拜为兄弟,摇身一变成了人家老叔。同时,在襄国城内大摆宴席,举办送还段末波仪式。

    几杯浊酒下肚,本以为难逃一死的段末波情绪一高涨,直接给石勒跪下咣咣连磕数个响头,拜为干爹。

    段氏鲜卑内部从此开始分化:段疾陆眷、堂弟段末波倒向石勒,而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鸯仍然效命于晋朝,听命于姥爷王浚。

    万事俱备。313年4月,石勒派侄子石虎率军攻克邺城,终于取得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城市根据地、战略CBD。

    其间,在击溃一股流民土匪军时,石勒准备坑杀降卒,偶然间发现俘虏中有个人,极其面熟。仔细查看之下,不禁极为激动,当即下马拉着此人的手,痛哭流涕:今日与君相遇,难道是上天的安排?

    此人,正是石勒当年的救命恩公,郭敬。石勒当即下令赦免全部降卒,封郭敬为上将军,将投降的流民拨归他统领。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应报之以涌泉。无论汉人还是胡人,这是人应有的根本的人味儿。这些即将丧命的降卒,也如当年逃命的石勒一样,因郭敬的存在而得以活命。

    郭敬,当年救了濒死的石勒,现在又救了这帮将死的降卒,真堪称行走的免死金牌。不知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的名字,创意有没有这个郭敬的影子。

    先取襄国,现在又占据了邺城,石勒在河北的根据地日益稳固。此时,他在西晋方面的主要对手,就剩两个了。

    幽并二刺史。

    前文已有所叙,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刘琨,矛盾重重。王浚不顾国家大局,为与刘琨争夺冀州,杀害刘琨部将刘希。攻破刘希后,王浚打算消除石勒这个日益成长的心腹大患,遂联合段氏鲜卑一同主动进攻。

    王浚选择的鲜卑盟友,还是外孙段疾陆眷。但式,段疾陆眷已倒向了石勒,不遵王浚号令。王浚最坚靠的盟友段部鲜卑人开始倒戈,情况不妙。

    更不妙的是,幽州一代遇上了旱灾。旱灾和蝗祸,是古代对生产力破坏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更可怕的是,大旱与蝗灾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因为,干燥的环境更利于蝗虫繁殖生长,而干旱下植物含水量降低,蝗虫要想取得充足的水分就必须使劲吃,导致蛋白质充足、身体更加强健,身体强健了繁殖量就高,吃尽植物后露出的干燥土壤,又为蝗虫提供了越来越广的繁殖空间,就此形成恶性循环。

    旱灾、蝗灾、段部鲜卑背叛,再加上王浚为政苛暴,将吏又贪污残忍,内部离心离德,胜利的天平在向石勒倾斜。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王浚作为西晋北方第一大军阀,还是有不容忽视的军事实力的。力敌不如智取,石勒询问张宾意见。这位汉人军师把汉典之学翻遍后,帮助石勒制订并执行了分两步走消灭王浚的计划。

    第一步,卑而骄之,佚而劳之--《孙子兵法》

    石勒派使者携带了大量珍宝财物,并呈送表文,推尊王浚为天子,自愿称臣。王浚混迹江湖多年,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石勒也是一代枭雄,现在怎么突然提出要归顺?

    收下礼品,派人去石勒驻地考察。

    石勒将强壮的士兵和高头大马统统藏起来,留下些老弱病残和瘦骨嶙峋的劣马,伪装成主力列队给使者检阅。王浚令使者回赠石勒一把白玉柄的拂尘,这下引的石勒演技大爆发,他将拂尘挂在正堂之上,早晚跪拜:我没见过大帅,见大帅赏赐就如见大帅一样恭敬。

    演技很浮夸,但王浚很受用。

    第二步,远交而近攻--《战国策.秦策三》。

    石勒派使者送信给并州刺史刘琨,说过去得罪于晋朝,现在王浚有不臣之心,我们要讨伐王浚来赎罪。

    文艺青年,往往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刘琨也被个人恩怨冲昏了头脑,不再助力王浚,还给予石勒进军便利。

    一切准备就绪。

    314年3月,石勒屯兵易水,称要以臣之礼见王浚。部将孙纬怀疑石勒有诈,跑来报告王浚,要求出兵攻击。王浚不信,通知石勒直接前来,部将纷纷劝阻,王浚表示很不耐烦,你们一个个的图样图森破。

    幽州城门大开,黄泉之路的大门也就此对王浚打开。石勒亲率精锐骑兵,毫不费力的迅速驰入幽州城,袭杀王浚。

    现在流的泪,就是当初脑子进的水。西晋帝国北方最大的军阀王浚,就这样被戏剧性的干掉,首级被送给刘聪,手下精兵万人也被石勒一并除掉。

    灭掉王浚,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