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乞活之种

    第三章 乞活之种 (第2/3页)

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乞活军也统一起来,组建了半军半农的武装组织。没有财产、没有住所,纯粹的无产阶级,只为了吃口饭活命,这样无后顾之忧的部队,打起仗来是异常凶悍的。

    乞活军在开战之前,根本不考虑先拭目以待再抗议再遗憾再发最后通牒才打,而是二话不说掳袖子上去就群殴。在与胡人长期残酷的斗争中,磨练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韧劲足耐力强著称,可称为中国古代最凶猛、最强劲的特种部队。

    乞活军中有一个叫冉良的猛人,字弘武,滑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自幼就舞枪弄棒的,11岁时就已能统率族人与胡人作战,膂力过人,所向无前。

    冉良还颇具民族意识和爱国情节,其曾率族人从魏地(今河南)过江,投奔江南的东晋,要求晋室出兵,一同北伐。

    结果,偏安江南的东晋,却根本没看上这群破衣烂衫要饭的。冉良无奈之下,只好北返。不过,这次南行也不是没有收获,东晋朝廷感念冉良的民族气节,给了其相应的政治待遇,封其为晋“建节将军”。

    当然,这个封号,如同蒋委员长封土匪,“中将遍地走”、“两星臭大街”,属空头的委任状,搞语言贿赂。

    310年,石勒攻打河内郡,两军厮杀时,石勒在阵前观战。只见对方阵中一少年战将,勇悍绝伦,面对匈奴、羯胡的攻城大军勇而无惧,箭射、枪挑杀死胡军多人。

    石勒惊叹:猛人啊(此儿勇健可嘉)。

    此少年战将就是冉良。

    冉良虽猛,但终因力量悬殊,被石勒俘虏。石勒惜其才,令石虎收其为养子,改姓名为石瞻,其所部汉族乞活军也被石勒收降,调拨给石虎节制,驻扎在兰陵郡(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附近)。

    328年,前赵、后赵大战时,冉良在和刘曜部队交战中战死于新绛(山西省西南部)。冉良死后,留下年幼的儿子石闵,按辈分应是石虎的养孙。

    石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长于谋略。公元338年,年仅16岁的石闵,参加了自己军旅生涯的首战,史称昌黎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五胡十六国时期两个天才少年将星第一次碰撞。这两个天才少年,一个自然是石闵,另一个,就是号称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

    前文已经有所介绍,石虎统治的后赵、南方的东晋,都是偏安,边疆面临巨大的军事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丁零、乌桓、夫余等。

    其中,鲜卑族主要有三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对后赵来说,最大的威胁,即是337年由慕容部首领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国。

    鲜卑族,属北方阿尔泰语系,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鲜卑曾归附东汉帝国,匈奴西迁后,鲜卑族占有了匈奴的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也并入了鲜卑,其势力逐渐强盛。

    魏晋之际, 慕容鲜卑自辽西迁于辽东北,294年,慕容鲜卑部首领慕容廆率部移居至大棘城。

    大棘城,位于现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朝阳市东部,曾为古帝颛顼之墟。

    在大棘城,慕容廆对本部鲜卑进行了改造,教部众进行农业生产,并制定了维持生产生活秩序的法律制度(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开始了由游牧生活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的转变。

    西晋灭亡后,慕容廆任用汉族士人为谋士,以大棘城为中心据有辽水流域,向东晋称臣,受东晋官爵。

    337年,慕容廆子慕容皝继立,于大棘城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慕容皝继续尊奉东晋为正统,并不断开疆扩土。

    公元338年,后赵石虎曾与前燕慕容皝联合进攻过段部鲜卑的段辽,并灭亡了段辽的辽西公国政权。

    联合灭掉段辽后,石虎开始对前燕这位前盟友下手了。

    为师出有名,石虎找了个理由:我们约好一起攻击段氏鲜卑,但最后你们违约,没有与后赵会师就自己动手了。这还不算完,你们得胜后又劫掠而归,太不够意思了。

    理由合不合理?已经不重要了,像石虎这种五行缺德的人,打你之前还能给你说个理由,就算很给面子了。

    石虎占据中原之地,是北中国最大的势力,燕国军民知道石虎要来进攻,甚为惊恐。前燕所属36城先后叛燕投赵,后赵军兵锋直指棘城。

    慕容皝畏惧石虎军势,欲出逃,被部下劝止。部将刘佩,率数百名敢死队骑兵偷袭赵营,小胜,鼓舞了燕军士气。慕容皝固守棘城,消耗赵军。

    两军相持十多天,赵军见短期内不能克棘城,遂后退,准备从长计议。此时,五胡十六国史上第一名将,慕容皝的第四个儿子,时年仅17岁的慕容恪出场了。

    慕容恪,趁后赵军队撤退,抓住有利战机,果断亲率2000轻骑兵,于清晨从城中杀出。

    打仗,最怕被打个措手不及。后赵军队正在组织后撤,辎重、马匹、人员,嘈杂成一团,突遭慕容恪轻骑袭击,大惊之下来不及组织反击,纷纷弃甲溃逃。慕容恪一路追击砍杀,居然打出了一场斩首3万余级的大捷。

    因大棘城属昌黎郡,故此战史称昌黎大战。

    17岁的慕容恪,因昌黎大战而威震北国,而此战,对另一个天才少年也影响颇大。

    昌黎大战,后赵诸军尽溃,唯独一支军队没受多大损失,这就是游击将军石闵率领的三千汉军。面对整体败局,井然有序撤退保全部队,同样是壮举,与当年蜀汉赵子龙在斜谷之战中的表现无异。石闵因此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并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