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国上空的惊雷

    第四章 北国上空的惊雷 (第2/3页)

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王浚有点于心不忍,要留下这些妇女。鲜卑半兽人们一时吃不完,又不想放掉,就将这些妇女全部赶到易水中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这段记载,也许有夸大的成分。然而,久处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民族融合中所必然经历的铁和血的残酷性。不信,就看看当今的亚美尼亚,看看当今的库尔德人,也看看当今的俄乌战争。

    到公元349年,迁居中原的胡人已经高达五六百万之巨。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来的。有的是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的是主动迁进来的,有的则是,武装打进来的。

    西晋太康盛世时期(280-289),全国人口才不过1600余万,若按南北平均计算,北方不过800余万人口,再经过永嘉之乱,人口定急剧减少。这五六百万胡人一入中原,数量上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在北方,很多地方汉人甚至已变成“少数民族”了。

    西晋时期的北中国,南达长江,北到燕辽,西起关陇,东至东海的广阔区域,因社会动荡,不断的有胡人落草为寇,侵扰地方。初期,大都不敢公开反对西晋的统治。直到匈奴人刘渊、羯族人石勒等胡酋组团造反,匈奴、羯人合流,铁骑横扫整个黄河流域,北中国处处鸣胡笛。

    北中国的匈奴刘汉政权和羯赵政权,虽然吸纳了汉人参政,可本质上都是实行胡汉分治政策,汉人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如前所述,石虎统治时期的后赵,汉人被列为最底层的第五等人,甚至不如禽兽。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的路上,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

    北方人口的大量减少,致使土地大量荒芜,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破坏了生态平衡,虎狼等野兽则大量的繁殖。石虎见同类数量多了,很欣慰,将邺城以南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皇家私人狩猎场,规定野兽只能吃汉人,汉人则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被处以极刑。

    羯赵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迫使大量汉人起来反抗,但有组织的汉人抵抗都被血腥镇压。到石鉴继位时,据推测,北方的汉人不过四百万左右,汉族已面临亡族灭种的威胁。

    中国从不缺专家,预测界也是。譬如,当下,房价问题是国内经济问题最突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国的房价将走向何方?各路经济界、政治界的预测大神们纷纷抛出预测神论,全面崩盘论、暴涨失控论、不崩不涨平稳过渡论。这些预测神论个个有理有据,看完全面崩盘论,你一般就信了。再看暴涨失控论,哎,也有道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你信了。再看不崩不涨平稳过渡论,你的思维一般也就崩溃了。

    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这场灾难难道就没有人能预料到?其实,早在西晋丑女皇后贾南风当政时期,就有人预料到了。

    江统,陈留圉人,老家是今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的,历任西晋的山阴县令、中郎、太子洗马、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廷尉正、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

    通观其履历,大部分是在皇帝或太子身边干跟班。中郎,就是皇帝的低级生活秘书。太子洗马是个什么官?不要真以为是给太子洗马的。这个“洗”字,其实应该是“先”,意思是在太子马前做先导,太子的秘书,帮太子整理点图书啥的。黄门侍郎,因古代的宫门基本都是黄色的,所以称黄门,黄门侍郎是照顾皇帝饮食起居的,也是皇帝的低级生活秘书。

    黄门侍郎一般都是由宦官担任,但江统显然不是宦官,他是有后代的,而且他的一个后人非常有名。

    江湛,宋文帝刘义隆手下的重臣,就是江统的重重孙。江湛这个人,后文也会提到。

    江统最终升职到了散骑常侍,皇帝的高级顾问、秘书。秘书角色的人除了伺候领导外,一般不干具体的事儿,所以就喜欢琢磨事儿。江统也不例外,他的这一琢磨,就琢磨出一本旷世名著来。

    《徙戎论》。

    徙戎,顾名思义,就是把胡人们迁走,老家哪儿的迁回哪儿,不准随便移民。

    江统琢磨这事儿的起因,是当时几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不安份,特别是氐族首领齐万年(杀虎斩蛟的周处死于其手)造反后,江统意识到,解决胡人造反问题,不应只靠镇压,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么解决?

    把他们迁走。

    《徙戎论》,首先分析了胡人的本性,认为胡人因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素质不敢恭维,穷山恶水出刁民(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跟汉人也不一条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然后,系统总结了胡人的内迁历史,从哪来的,祖宗八辈干什么的。最后提出了迁徙的方案。

    《徙戎论》虽发于氐族首领齐万年的起义,但江统敏锐的感觉到,山西的匈奴才是西晋的心腹大患(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 ),应该“还其本域”, 把他们迁回塞外大漠匈奴故地重新放羊放牛去。

    可惜,当政的丑女皇后贾南风是没有这见识的,当时她正忙着收拾司马诸王、收拾太子、收拾婆婆,这篇调研报告自然没能引起她的重视。结果,不到十年,住在山西一代的匈奴就造反了,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当然,《徙戎论》引起的争议也是很大的。台湾人文大师柏杨就认为,“江统把灾难全部归罪于蛮族,根本没有触及问题核心;只看见疯子杀人,而没有看见是谁把致疯的毒药放到对方碗里;强迫蛮族喝下致疯的毒药,而痛责他们发疯,诟骂他们性情贪婪、凶悍残忍,是把事情本末倒置”。

    巧合的是,柏杨先生祖籍河南辉县,生于开封市通许县,是江统的老乡。

    再回过头来说石闵。

    石闵,得知石鉴想干掉自己的计划后,对石家的仇恨是不言而喻的。最困难时,团结在自己四周的是谁?是汉人李农等将领。我的身份?汉人!我应该姓冉而不姓石!

    少年将军石闵已经红了眼,连发五道命令,这就是震古烁今又令当今史学界讳莫如深的著名的“杀胡令”。此令引爆了汉族人民积压了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点燃了复仇反抗的怒火。

    第一道命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来看此令出的背景。

    当石闵赶在石遵杀自己之前,先发动政变袭杀石遵改立石鉴后,石鉴封石闵为大将军、武德王,掌握朝政大权。

    石闵立即对后赵朝廷进行了改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员,转而将一批汉族军政官员安插到要害职位上,如:

    1.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马,武也,大司马,国防部长或参谋总长;录尚书事,国务院总理。

    2.郎闿为司空:纪检监察部部长;

    3.刘群为尚书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

    4.侍中卢谌为中书监:中央秘书长。

    这完全是个汉人的内阁。皇帝是羯族人,可朝政掌握在汉人手中,这是西晋灭亡以来北中国政权第一次实际由汉人掌握朝政。胡人们心理怎能平衡?

    不仅是心理不平衡,而且心里也很恐惧。毕竟,以往对汉族人太过残忍,汉人上台后会不会乘机报复?因此,石闵夺权后,对后赵朝廷如此汉化改组,引起了各地胡人将帅、部酋们的强烈反对。

    各地胡族纷纷聚集重兵,屯于各方重镇,觊觎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带,对石闵的根据地邺城形成了战略包围.

    大战一触即发。

    最大的反石闵势力,是在后赵的老根据地襄国镇守的石虎的庶子石祗。此人联合各地羯族集团,和羌族姚弋仲、氐族苻洪等部的势力,打起了反石鉴的旗号。

    反石鉴?只要智商不低于80的都知道,石祗真正目的只有一个,清君侧—斩石闵、李农。

    既然反我,那我得有所应对。石鉴任命石琨为大都督,率军7万讨伐石祗。这个任命挺有意思。因为,石琨是石祗的亲哥哥。任命哥哥为大都督率军去平反叛的弟弟?

    果然,这个任命的结果是,石琨逃到冀州,转过头来攻击邺城。石闵对石鉴的命令,倒是没提任何反对意见。

    因为,他很自信。

    石琨的进攻被石闵轻松击溃。后石祗称帝,任哥哥石琨为相国,哥俩儿在与石闵的对抗中再次落败,石祗被投降石闵的部将刘显所杀。石琨全家逃亡东晋,被东晋斩于建康(南京)。

    刘显在襄国(河北邢台)称帝,复叛石闵。石闵又轻松平叛,杀刘显及其官员百余人,将襄国宫殿一把火烧掉,百姓全部迁到邺城。

    自信来源于实力。

    在邺城内部,反汉势力也在蠢蠢欲动,领头的,自然是后赵的羯族皇帝石鉴。

    前文已述,350年,石鉴密令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诛杀石闵。面对石闵的责问,石鉴不愧是著名演员郑樱桃的儿子,遗传基因使其颇具“影帝”气质,他发誓对此事一概不知,为表诚心,还处决了石苞、李松、张才三个倒霉蛋。

    可是,邺城内的反石闵势力还是不断涌现。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等,又受命诛杀石闵、李农。结果,被石闵、李农识破,三石全被砍了脑袋。

    接着又有老羯族人跳了出来,后赵征西将军、龙骧将军,三朝老臣孙伏都、刘铢。二人在邺城内秘密集结了3000羯族人,组成敢死队,埋伏在“胡天”,计划--假意劫持石鉴,然后再诱杀石闵、李农。

    “胡天”,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玛兹达”(对其具体建筑结构有兴趣的,可去山西介休看看那座国内仅存的祆教神楼),预示着这是一场后赵皇室内部的种族冲突。

    3000羯族敢死队员在孙伏都、刘铢的率领下挥舞钢刀狂叫着向汉军冲杀过来。石闵、李农沉着应战,一战而溃孙、刘。羯人退守凤阳门,石、李二人杀红了眼,率领汉军猛攻,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孙、刘二人也为石家殉了葬。

    这事儿,石鉴一开始确实不知道。当时,他正在中台,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拱拱手: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卫士平叛,谨先告知你。

    石鉴瞬间就明白了: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我在台上观战,事情尔等自行决断,无须向我汇报。

    待到血染战袍的石闵、李农带着数千杀红眼的士卒入宫,石鉴却又打开宫门,一脸无辜: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

    任石鉴演技再好,这些反石闵势力的出现,傻子也能看出主谋就是身为皇帝的他。石闵当然也心知肚明,他将石鉴软禁于御龙观,吃饭?用篮子吊在半空,当禽兽一样饲养。

    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击杀孙伏都等人后,石闵愤而发布了第一条命令,史称第一道“杀胡令”: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此令各村用大喇叭一广播,邺城内胡人炸了锅。害怕被清算的胡人们,一时之间纷纷撒丫子往邺城外跑。城门关着?那就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溜,性子急的直接从城墙上往下跳,摔死摔伤多人后,胡人们红了眼,从城内群起攻击城门妄图夺门而出……

    一句话就把城内的胡人吓成疯人,是石闵没想到。邺城内的胡人毕竟不全是羯族人,一次性跑光了,守着一座空空的城池还有什么意义?毕竟,有些胡人还是可以利用的。第一道命令有点左,那就修正一下吧,石闵接着下了第二道命令:

    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这是一道明显温和的命令,有点统一战线的味道。类似于当年解放军俘虏了国民党军后的宣传:大家都是穷苦人,愿意的就留下来加入革命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