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第1/3页)

    第十三部 关陇承天运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北魏中后期,堪称枭雄孵化器,在北方六镇与洛阳鲜卑贵族矛盾的催化下,孵化出尔朱荣、葛荣、高欢、贺拔岳、侯莫陈悦、宇文泰、侯景等等一大帮枭雄。在这些枭雄们的激烈互撕碰撞之下,北方的庞然大物北魏帝国最终被分裂为东魏、西魏。

    具体分裂过程前文已述,可用“一起义、一收编、一整合、一逃亡”来简要描述,再来复习回顾一下:

    一起义。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洛阳鲜卑贵族逐渐汉化,被鄙视的北方六镇粗人为打破上升天花板,揭竿而起。起义者葛荣等被尔朱荣镇压,葛荣手下之一的高欢被尔朱荣收编并成为其心腹,另一手下宇文泰则成了尔朱荣部下贺拔岳的心腹,初始等级,高欢要胜于宇文泰。

    一收编。高欢通过收编葛荣残部,实力飞跃,让尔朱荣也感叹将来有一个能取代自己的也是高欢。果不其然,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后,高欢击败了想强行挑大梁的尔朱兆,掌握了北魏的控制权。

    一整合。面对全国大起义,尔朱荣亲自镇压葛荣,对关中的起义则派出讨伐队,贺拔岳由此威震关中。为消除关中贺拔岳势力,高欢利用反间计,撺掇侯莫陈悦干掉了贺拔岳。贺拔岳手下宇文泰,又在关陇诸将士支持了干掉侯莫陈悦,完成了关陇地区的整合工作,摇身一变,成了关中一哥。

    一逃亡。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欢摆布,环顾天下,只有关中的宇文泰可以依靠,于是连夜带着宗室家眷们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热情的接待了元修,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发现这小子不太好控制,就宰掉改立元宝炬为帝,这就是西魏。

    高欢控制北魏朝政,现在北魏西边的“西魏”独立了,那高欢的北魏就只剩“东”魏了。东魏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建,西魏则是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所建,挺有意思。

    这就是庞大的北方帝国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的简要过程。

    西魏,由宇文泰拥魏孝武帝元修而立(后改立元宝炬),定都长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东魏高欢大军压境,南有汉人政权梁(梁取代齐),不时北上攻城掠地。

    尤其是东魏枭雄高欢,为证明自己是北魏正统,同时为统一北方,急欲将西魏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立国之初,双方力量对比确实较为悬殊。

    东魏,地广国富,地处华北平原黄金地段,还有晋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人口逾二千万,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

    地处西北的西魏,地盘虽不小,可核心地区多年饱受战火摧残,管辖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但是,宇文泰也有一个高欢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他控制了北中国核心战略要地--关中。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具体范围有多种说法:

    一指在函谷关和大震关之间的地区。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大震关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

    二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的地区。大散关在今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

    函谷关、大散关、萧关、武关,古代并称为“秦之四塞”。

    不管有几种说法,关中的大体位置就在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此处。

    关中平原不仅是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中心,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名副其实的中华战略CBD。

    先后在关中建都的朝代或国家,名单很长:西周、秦、西汉、新(王莽)、东汉(末年)、西晋、前越、前秦、后秦、大夏……

    西汉时,张良曾对关中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做过一番精辟的阐述:“关中左淆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湾维天下,酉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翻译成白话文,主要意思是: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有附近巴蜀地区农业和西北畜牧业的支持,经济发达。它四周为秦岭、北山山系及黄河所环绕,北有萧关,西南有散关,东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等,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特殊有利位置。从地势上看,关中又位于黄河上游,和平时期可保安定发展,若想对关东用兵,可顺黄河而下,定能势如破竹。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助秦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也才有了今天雄立于世界东方的团结强盛的中华民族。

    楚汉争雄时,萧何坐镇关中,为刘邦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兵源,一举奠定了西汉的百年基业。

    要想对关中的地理、人文有个更深的了解,建议大家看一下曾在央视纪录频道上演过的,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大秦岭》。此片老王全看完了,感触颇深。

    宇文泰的西魏相比高欢的东魏,虽然人口少、兵力弱,可由于占据关中地区这处战略要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方实力的差距。西魏,只要每年冬天捣毁双方边境黄河上的坚冰,东魏就很难攻过来。

    于是,跟查干湖冬捕队一样,西魏每年冬天乌央乌央的一堆人聚集在黄河边,任务只有一个—捣冰。

    东、西魏分立之初,高欢心里是极其不爽的。宇文泰当年只是自己的平级的贺拔岳的小跟班,如今收容了个逃跑的皇帝,就想与自己平起平坐,不听“中央”指挥,必须教育整顿一下。

    高欢自恃兵力多,年年主动进攻西魏。双方一共发生了五次大战,分别是: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大战、玉璧之战,每战均精彩纷呈。本章先介绍前三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