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第2/3页)

活口授的遗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威力。因为,先帝遗诏,谁也无权更改,宇文护也没辙,只得拥立宇文邕,是为周武帝。

    宇文护的运气实在太过一般,为专政而先后废立三个堂弟,可宇文泰的这些儿子们,个个英雄,从宇文觉到宇文毓再到宇文邕,一个比一个强。也就是说,宇文护自己把对手换的一个比一个更强。

    宇文邕自幼聪慧,十二岁时就被封为辅城郡公。魏孝闵帝即位后,又被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明帝即位后,被封为柱国,蒲州刺史,大司空,鲁国公。

    聪慧的人到处是,并不稀奇,难得是,宇文邕不仅聪慧,而且性格沉稳。周明帝曾对此大发感慨: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此人不太爱说话,但若有事问他,他总能切中要害。

    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要生活的漂亮,就要付出极大的忍耐,坚忍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历史上最能忍的,莫过于司马懿,为躲避曹操的问责,装病忍了7年。曹丕继位,司马懿又忍了7年。曹叡继位,司马懿又忍了13年。曹爽执政,司马懿又忍了10年。最终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取曹家而代之。

    宇文邕560年即位时,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面对垄断朝政大权的宇文护,他忍了多少年?

    整整一纪,12年。

    周武帝深知宇文护垄断朝政,培养了大批追随者,故其即位初期处处谨慎,把对宇文护的不满深埋在心底。

    某日,周武帝带领一帮随从一同到原州出巡。夜里,周武帝执意要回长安。

    众人都觉得奇怪,不知原因。这时,一个钢铁直男跳了出来,对众人做了一番解释。

    侯莫陈崇,宇文泰时期的元勋老臣,与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并为八柱国,功勋卓著。

    侯莫陈崇对众人解释:“吾比日闻卜筮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乎夜还,不过晋公死耳。”

    晋公,即晋国公宇文护。

    这番话传到周武帝耳朵里,急得这个青年皇帝直跺脚,他立即召大臣们于大德殿,当面训斥侯莫陈崇对宇文护不敬,侯莫陈崇惶恐谢罪。

    宇文护自然不是什么胸怀宽广的人,当天夜里就派兵冲进侯莫陈崇家里,逼令其自杀。

    周武帝为行韬光养晦之策,麻痹宇文护,连侯莫陈崇也牺牲了。无论你是八柱国还是九柱子,在至尊眼里,都是棋子。

    为进一步麻痹宇文护,周武帝又下了道诏令:以后从诏诰到各个机关的文书,不得称呼宇文护的名字,以显尊重。

    “将欲夺之,必姑予之”?冷不丁被如此礼遇,宇文护想起了《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对小堂弟给射向自己的糖衣炮弹有些警觉。

    然而,周武帝随后射出的一颗糖衣核弹,彻底摧毁了他。

    宇文护的母亲阎氏,曾被北齐俘虏,流放在北齐的中山宫。后来,宇文护联系上了北齐的武成帝高湛,表示希望北齐能够把母亲送还,双方结为友好邻邦。

    北齐答应了,阎氏在离别三十多年后回到了北周。

    亲母在异国颠沛流离三十余载,宇文护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如今回到自己身边,宇文护的狂喜之情也可以想象。母亲回来后,宇文护想方设法的让母亲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极尽孝道。

    更令宇文护感动的是,小堂弟皇帝,比他这个亲儿子还孝顺。

    周武帝宇文邕对阎氏,比对自己的亲娘更亲,不仅以最高规格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还隔三差五的亲率家人前去行礼看望。

    “凡所资奉,穷极华盛。每四时伏腊,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

    宇文护被这个小堂弟感动的一塌糊涂,最终也被小堂弟的糖衣核弹炸的粉身碎骨。

    572年的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周武帝约他一同去见太后(吒奴太后),宇文护毫无防备,满口答应。

    周武帝一边走,一边掏出一篇《酒诰》递给对宇文护并交代:太后年纪大了,却不爱惜身体,喜爱喝酒,我劝了好多次她不听,还得你去劝,到时烦劳你把这个念给她听。

    这还不简单,宇文护满口答应。

    二人到了太后房间,请过安后,宇文护就按照堂弟小皇帝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起了课文---《酒诰》。正读的专心时,周武帝举起一根玉珽,猛的砸向他的脑门。

    宇文护猝不及防,被击倒在地。

    玉珽毕竟不是狼牙棒,宇文护未马上毙命,只是捂着头在地上翻滚。周武帝忙喊站在旁边的亲信宦官何泉,令他抽刀砍杀宇文护。

    谁知,关键时刻没卵的就是不行,太监何泉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砍中宇文护的要害。

    宇文护早年追随叔叔宇文泰,与东魏连年交战,算得上百战名将。时年又只有59岁,还是壮年,如果起身反击,绝不是文弱青年宇文邕所能应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