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团场一家人

    第6章 团场一家人 (第3/3页)



    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晃动,冷汗不由自主地沿着脊梁骨不断地滑落。

    自从成了亲,没过多久,程家安就将李秀兰从甘泉老家的农村接到了团场。在过往的那些年月里,家庭财力制约着人口的繁衍,两口子实在是不敢生,也不能生。

    生下来就多了一张嘴,就多了一处的开销,也绊住了自己的腿。虽然都在说“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人多势强”,可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啊。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那就是个死循环。

    直到李秀兰在团场亲如姐妹的杜婉玲帮助下,进了距离团场十来里路的一处印刷厂勉强蹭了个临时工,后来还侥幸地被纳了编,捧上了国营单位的铁饭碗。

    这一下李秀兰的身份有了“质”的飞跃,从农民兄弟跃升到了工人阶级老大哥的行列,收入相应地高出不少。

    夫妻二人的心踏实了,底气也硬了许多了,生育后代的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被列入了计划日程。

    生,生,生……

    一下子没刹住车,俩人一口气连生了三个孩子:长女程江水、二子程江河、三子程江海。

    虽说程家安没什么传宗接代、绵延香火的老旧思想,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李秀兰的肚皮里钻出来,男人的自豪、身份的升格,一度让这个木讷的男人欣喜若狂、豪气冲天。

    每当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给这个家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或许多年以后,孩子们就会成为这个家开枝散叶的一个个源泉,然后往后绵延不知道多少代呢。

    江水、江河、江海。

    孩子的名字里都带着水意,当初程家安为孩子取名的时候,可没少绞尽脑汁。

    在他看来,大西北天然就是缺水,有了水才有生命,有了水就有希望。他巴望着有一天,这一片干涸的土地上也能奔腾着自己的大江大河,人人都能喝上清澈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河水,真正生活在一个梦里才有的富饶塞外江南。

    谁能想到,这个泥腿子出身的医生,居然就着几个名字,能整出这番寓意深远的味道,无疑令人刮目相看。

    这或许也是寄托着他一个朴质而又美好的愿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