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决、果断的行动是高效率的前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3.坚决、果断的行动是高效率的前提 (第1/3页)

    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鲁莽,往往会导致后患无穷,但想得太多,瞻前顾后,翻来覆去,搞得太复杂,就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导致优柔寡断,效率不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莎士比亚笔下著名的“哈姆雷特式的犹豫。”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思考什么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复杂,单凭直觉的感性认识很难得出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思维必须精细谨慎,一步接着一步,一遍接着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谋定而后动就需要在发生问题时沉着冷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要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迫,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所以,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时候由于刀口锋利,所以效率高,反而节省了工夫。也像出门开车,事先把地图熟悉了,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看地图的时间,但是一旦走错了路,可能就会浪费比看地图长几倍的时间。

    但是“三思而后行”不能作为优柔寡断的借口,有时候,有些事,是必须果断处理的,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所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既要想清楚,有所思考而后行动,又不要优柔寡断。

    战国时代,楚国令尹(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官)春申君黄歇任职期间,有人劝他及早地把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