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中要有时间的概念

    6.心中要有时间的概念 (第2/3页)

估计,人们每天除了8小时的睡眠以外,其余的16小时中,约有70%

    的时间都在进行相互交往并沟通信息。通过直接交谈,不仅可以交流社会上的各种消息和情报,而且沟通思想、情感、观点。交谈中往往包含许多生动的细节,成功的谈话,联络了感情,促进了解和友谊,消除疲劳和紧张,使心情愉快。所以,对于成就事业来说,适度的交际应酬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也应该有限度,假如交谈的尽是些无助于事业与身心的话题,那么,就应该理智地终止。

    第六,让邮差去跑腿。写信的功能是不可计数的,能够慢一点才办的事,只要写封信就解决了。与电话一样,写信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只是要注意对收件人来说,时间同样是宝贵的,故而写信时文字应该简洁,尽量避免使用容易让人误解的文字,下笔前也应思索一下如何表达得更明确,写得精短。下笔前,问问自己要写的那句话是否有删除的必要,能删则毫不吝惜。

    第七,尽量利用空闲时间。还在上一个世纪,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时就曾经写道,在这个社会中,成为富足的标准不是工作时间,而是业余时间。当代法国著名的未来学家贝尔特朗·德·茹维涅里甚至指出,在未来社会里,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拥有买到一切的金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能给人们以知识和文化。因此,学者们纷纷预言: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由个人支配时,必须设立如何安排、利用空闲时间的课程。于是“余暇消费”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余暇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利用已经成了时间专家们探讨的专门话题。倘若我们把人的一生按70岁计算,除掉学龄前的7年,如果一天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或工作2个小时,就相当于多活了15年,该能做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

    第八,要关心自己的工作。珍惜时间并不是让人们变成只知忙于各种具体事务,而不对时间的真正价值进行客观估价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创造时间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们懂得在行动中更多地进行思考,而不是排除思考,尤其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兴趣,容易被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吸引时。比如,有的人从事写作,写作中要查阅相关资料,尽管他的案头资料很齐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个与目标无关的问题上,分散了精力,这或许不是好现象。自己作为自己工作和行动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来,逐一安排,方为上策。

    不过不少人认为,提高工作效率就能避免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模糊而且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效率有别于效果或效益,与效能更是不能同日而语。高效率并不一定说明效果好或效益好,更不见得就节省时间。严格说来,时间的利用率只能与效能相关,效果和效益两者加起来才称为效能。亦即效能=目标×效率。这就是说,目标方向正确,再提高工作效率,才会出现效能,在这个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