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高潮与结尾的艺术

    开场、高潮与结尾的艺术 (第2/3页)

一首民歌,我脱口而出:《回娘家》!是的,宜城是我的娘家,是我母亲的土地。我热爱宜城,赞美宜城,也许首先是因为宜城人外表美。古代宜城有个大文学家叫作宋玉的写道:‘天下之美在楚国,楚国之美者在臣里,臣里之美者为臣东邻之女,臣东邻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宋玉说,天下最美的人是我家东边隔壁的那位姑娘,那位姑娘增一分就太高了,减一分又太矮了;抹点胭脂太红了,擦点粉又太白了。各位老乡,你们说我们宜城人美不美呀?”(热烈鼓掌)巧妙的引用,深情的赞美,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接着他讲宜城人心灵如何美、家乡如何可爱,一步步切入“爱家乡才能爱祖国,爱祖国就要投身改革大潮,创造有价值人生”的主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道具式开场白

    道具式开场白,也叫“实物式开场白”,即开讲之前先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演讲者向数百名教师作一场题为《做教育改革弄潮儿》的演讲。他一上台就展示出齐白石的名画《雏鸡》。当听众的目光全被这幅画吸引过来之后,他才开口:“请看,在这幅一米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齐白石先生只画了三只毛茸茸、憨乎乎的小鸡,其余处皆为空白,这些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看了这幅画,你是否会想到雏鸡会长成‘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呢?你是否感到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呢?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到很多很多──这就是‘空白’的魅力。我们做教师的,能否都打破45分钟的‘满堂灌’,也给学生留下一点回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白’呢?”

    ●渲染式开场白

    渲染式开场白,即运用形象的、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听众。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3月14日下午两点二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场白,只用了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的气氛之中,激发了人们对革命导师的景仰、悼念之情,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者在正文中所要展开的论述。

    ●模仿式开场白

    模仿某个人的语调或动作姿态,使听众产生丰富的回忆和想象,有助于推动演讲的深入。

    “大家还记得吗?1980年12月,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场举行的世界杯亚太区足球预选赛中,中国队32岁的足坛老将18号容志行(模仿宋世雄的音调),以其熟练、细腻、漂亮的盘带动作,晃过了对方三个后卫队员的拦截,在离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